“双碳”目标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做大做优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畜牧业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禽养殖发展模式,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简述了“双碳”的概念、提出的背景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指出了“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行业参考。 畜禽养殖业是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的行业之一,全球年约65%的N2O、9%的CO2及33%的CH4排放量来自畜禽养殖行业。作为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我国每年畜禽养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18%,年排放量超过交通运输行业。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低碳减排的压力也在不断攀升,如何转型升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课题。当前,国内外关于加快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低碳减排相适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传统养殖模式通常难以做到畜牧业供给“量”的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之间的平衡。因此,准确理解“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把握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短板,探索研究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工作模式,对“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双碳”的概念、提出背景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某个区域CO2排放总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值后由增转降逐渐回落的历史拐点。碳中和则是指团体、个人或企业,通过低碳减排、植树造林或其他技术手段抵消碳排放,实现CO2零排放的过程。 2020年9月22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会议上承诺,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环境治理、低碳减排、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明确,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总体而言,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拥有完备的现代养殖体系。饲草饲料供应体系健全,良种培育与推广实力强劲,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较高,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二是拥有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得以有效夯实,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能够快速提升,分区防控制度健全,防疫监管水平较高。三是拥有现代加工流通体系。畜禽屠宰、加工水平整体提升,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体系健全,畜牧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四是畜牧业产业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充分,农牧循环发展、绿色养殖水平全面提升。五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畜牧业发展的理念导向、环境系统、产品质量、饲料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等生态价值取向,既保障粮食安全、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又确保畜牧业生态低碳发展。 二、“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业养殖普遍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认识不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经历了快速恢复、产量扩充、转型发展3个不同的时期,目前正处在生态健康养殖的起步阶段,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尚未完全根植于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内心。从生产层面看,畜禽养殖环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畜禽及产品产量稳增长与畜牧业产业低碳减排的对立问题难以平衡,畜禽养殖难以真正做到“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从消费层面看,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绿色低碳消费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崇尚绿色低碳农牧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间接影响了畜禽养殖绿色低碳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 2、畜禽养殖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亟待完善 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后,为逐步推动形成畜禽养殖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促进种养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政策文件,同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也通过联合发文,不断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探索畜禽养殖粪污就地消纳或异地利用经验模式,开发绿色低碳农产品。但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由于绿色低碳畜禽产品成本偏高,消费者无法直接从产品层面获得产品生产过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价值等原因,导致绿色低碳畜禽产品无法在普通消费市场产生价值优势,进而影响畜禽养殖绿色低碳发展动力,造成畜禽养殖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困难。 |
上一篇:推动畜牧业走出低迷由大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