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农牧发〔2022〕3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兽共患病源头管理,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全文如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 (2024—2030年) 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事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实施健康广西行动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农牧发〔2022〕31号)要求,全面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防治形势 (一)防治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广西壮族自治区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法规体系基本形成,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完善了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配套规章、应急预案和技术标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疫情形势总体稳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畜间人兽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日本血吸虫病;猪布鲁氏菌病、炭疽、狂犬病等得到稳定控制,畜间流行率显著降低。 (二)困难挑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农业大省,畜禽饲养基数大,动物疫病种类多、分布广,部分疫病在局部地区出现反弹,防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位置特殊,畜间人兽共患病种类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广西壮族自治区沿边沿海,自北向南跨越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3个气候带,具有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众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生物圈,水网密集,境内有三条候鸟迁徙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随候鸟迁徙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二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职能淡化、力量弱化、支持虚化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重视不够,经费保障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基层机构大量撤并,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管工作存在短板漏洞。三是畜禽养殖总量大,规模化程度总体不高,生物安全水平较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占比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养殖场户对畜间人兽共患病危害认识不足,防疫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活畜禽长途调运和市场交易频繁,传统的养殖、流通和消费方式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疫病发生和跨区域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存在。四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动物疫情频发,多种外部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防治任务繁重艰巨。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越南,山水相连,缺乏天然屏障,人员和货物的频繁流动、野生动物的迁徙转移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走私,外来畜间人兽共患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山高林密、水网密集,人、畜禽和野生动物接触机会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跨种传播感染人和畜禽的情况时有发生。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以及极端天气增多,进一步加大畜间人兽共患病发生、传播和扩散风险。 (三)面临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对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途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为做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奠定了良好社会基础。当前,我国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兽医卫生事业全面融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推动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国家颁布实施生物安全法,修订实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为加强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落实关键防治措施、实施科学精准防治和有效防控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健康广西行动,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