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由于机体肠道内感染D型魏氏梭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该病往往发生在春夏交替之际和秋季,特别是2~12月龄且膘情较好的羊比较容易发病。病羊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泻、麻痹、惊厥以及突然死亡,必须加以防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羊肠毒血症的病因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1、病因分析 羊群发生该病的最直接原因是饲养人员没有适时给羊群接种有关疫苗,另外饲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突然更换饲料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也会引起发病。D型魏氏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尽管细菌在羊肠道内会不断繁殖,并分泌较少的毒素,但在肠不断蠕动的作用下使肠内容物及时排到体外,从而避免机体肠道内蓄积大量的细菌和毒素。但如果饲养人员突然更换饲料,如用青绿饲料、谷类或者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饲料替换干草料,就会导致瘤胃内能够用于分解饲料中纤维素的菌群无法及时适应,只要肠道正常消化功能以及机体免疫机能受到影响和破坏,就会形成有利于病菌生存的条件,从而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分泌高水平毒素侵入到血液中,最终发生全身毒血症,对机体生命活动相关的神经元造成严重损害,使其出现休克而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 急性型。羊往往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通常无法表现出任何明显症状就发生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病羊发生严重水泻,走动摇晃,接着倒卧不起,呼吸急促,有大量涎沫从口中流出,头颈后仰,四肢伸直呈游泳状快速划动,全身肌肉颤栗,并具有明显的腹痛,通常经过2~3 h在不断哀叫、痉挛中死亡,也有个别病羊会反复出现神经症状。 致死性型。发病初期病羊表现出精神沉郁,接着快速出现下痢,初期排出暗绿色或者黄棕色的粥状粪便,其中混杂灰渣样的料粒,并散发恶臭气味,之后快速变稀,混杂黏液,接着排出黑褐色稀水,混杂黑色小血块或者灰白色的长条状假膜,由于不断走动而形成一条粪路,且肛门在排粪后往往发生外翻,露出鲜红色的黏膜,形成响亮肠音,大部分表现出腹痛。病羊精神萎靡,往往低头面对墙壁呆立或者独自卧在墙角,迫使其行走会出现共济失调。发病后期,头向后仰,肌肉痉挛,只能够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发出大声哀叫后死亡。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添加下取病死羊的心脏、肝脏、肾脏组织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能够发现呈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菌体呈直杆状,两端钝圆,且往往呈单个或者2~3个排列,并能够形成荚膜,就能够判断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心脏、肝脏、肾脏等病料在10%的血琼平板上接种,置于37℃厌氧环境中进行24 h培养,观察可发现长出圆形菌落,在表面突起,呈灰白色半透明状,且在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挑取单个菌落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发现为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 生化试验。挑取血琼平板上长出的细菌,分别在葡萄糖、乳糖、甘露醇、牛乳及蔗糖培养基中接种,置于37℃厌氧条件进行24 h培养,发现病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并能够产气、产酸,但无法使淀粉和甘露醇分解,而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够出现“暴烈发酵”现象,根据以上生化试验结果即可判定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 动物试验。取病死羊小肠内容物,添加3倍量的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在3000 r/min的转速下进行5~10 min离心,取上清液备用。试验选取4只健康无病其大小接近的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只,其中对照组每只分别注射2 mL和4 mL生理盐水,试验组每只分别静脉注射2 mL和4 mL上清液。结果表明,对照组兔子都表现正常,而试验组注射2 mL上清液的兔子经过大约1 h发生死亡,注射4 mL上清液的兔子经过在30 min以内发生死亡,说明确实存在肠毒素。取病死兔子的心脏、肝脏、肾脏制成涂片进行镜检,也能够发现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即D型产气荚膜梭菌。 |
上一篇: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3)
下一篇:羊急性死亡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