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FV主要通过各种链条(自然宿主或传播媒介机械性携带)导致ASFV由猪场外部到达猪场内部,经口、鼻子、皮肤黏膜伤口等感染。特别要关注的传播媒介有车辆、人员、物品、水源、野猪、蜱及虫媒。ASFV污染的饮水其感染剂仅为通过饲料感染的万分之一,所以阻断饮水传播及其重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污染的车辆与人员机械性带毒进入养殖场。对2018年8—11月68宗疫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9%的非洲猪瘟疫情由跨地区运输生猪和猪肉产品引起,46%由车辆和人员流动引起,34%由泔水喂养引起,这表明生猪及猪肉产品的跨区域运输是ASF在中国迅速并远距离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翔等人发现,中国东南部地区通过合法生猪交易传播ASFV的风险最高,尤其是在寒冷月份。 Claire Guinat等研究发现,同群猪只之间自然接触感染猪的潜伏期7~10 d,平均9.9 d,比人工肌注感染猪的潜伏期长3~6 d(平均4.4 d)。因此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检测发现潜伏期感染的猪,这就为早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步志高团队研究了中国流行毒株在猪只间自然接触感染情况下,第6天口腔拭子可检出,第9天血液中可检出阳性,因此有3 d的窗口期做出早诊断。 从病原检出部位来看,最早可检出的是扁桃体,然后是口鼻拭子,其次是肛门拭子,最后是血液。病毒从扁桃体进入血液,猪就开始具有了传染性。因此最理想的检测样本是扁桃体,其次是口鼻拭子,但考虑到采样的方便性,临床用得最多的是口鼻拭子或唾液。 3、非洲猪瘟的防控 ASF的防控策略主要是:制定可执行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阻断病毒入侵的核心。外防渗透,内部阻断;及早发现,定点清除。为了实现外防渗透和内部阻断,建议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区块化管理。 3.1 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 3.1.1 阻止病原体入侵必备的基础设施 1)距离场区门口约3 km处修建车辆洗消中心。场区门口修建车辆洗消房;2)在进入生活区和生产区门口修建密闭的物品消毒间;3)在进入生活区和生产区门口修建员工洗澡间以及消毒通道。设立人员进场后的隔离房;4)建立独立的实验室;5)建设中转出猪台和离猪舍较远距离的出猪台。 3.1.2 阻断内部交叉污染的猪舍内部环境改造 3.1.2.1 定位栏改造 大栋舍改为小单元,猪舍尽量封闭。每头公母猪安装独立的饮水嘴和独立的饲料槽。 3.1.2.2 猪舍改造 1)公猪舍、保育舍和育肥舍,栏与栏之间用实体墙或实物隔开;2)划分出进出猪的通道和门,尽量做到进猪通道、门与出猪通道、门分开。 3.2 防控非洲猪瘟的三道防线 3.2.1 ASF防控第一道防线: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毒传入3.2.1.1 人员管理 人员是把病毒带入猪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好大门口、生活区和生产区门口、猪舍门口三个关口。禁止无关人员参观访问猪场,猪场员工尽量减少出场。若外出返回,必须严格执行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各个关口的洗澡更衣制度。保持猪场所有出入口为锁闭状态,必须做好人员流动记录。 3.2.1.2 车辆管理 车辆是把病毒带入猪场以及病毒在场内扩散的又一个关键因素之一,做好车辆的管理和消毒工作是猪场生物安全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严格管理与猪场相关的所有车辆,必须做到专车专用,禁止未经清洗消毒的车辆靠近猪场。所有外来车辆原则上不得进入场区,必须入场的车辆(如饲料车)必须严格按照消毒程序消毒后方能进入猪场生活区。 |
上一篇:牛群三大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与净化
下一篇: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