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的消化系统。 1、流行病学 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流行病,冬天是这个病发病的高峰期,尤其是当气候异常的时候,这种病就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不管什么年龄或者品种的猪都可能患病,而且仔猪和公猪发病率较高,成年猪发病死亡率低于仔猪,这种病发病突然,病程迅速,对于仔猪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因为仔猪患该病的死亡率极高,尤其是一周龄内的仔猪。 2、临床症状 患病的仔猪体温会升高到大概39~40.5℃,呼吸也会加快平均60~80次每分钟,它的病程短发病时间快,且死亡率非常高,有的甚至在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内出现死亡,表现为腹部肿胀、食欲减少、且精神状态不佳、有时甚至会口吐白沫、乱闯乱撞、转圈倒地、全身肌肉抽搐、呻吟、乱叫、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且患病的仔猪粪便呈现的是深绿色和褐色,有时甚至会有血便的现象,并且伴有恶臭味,如果与大肠杆菌一起感染了甚至会出现脱水消瘦,呕吐不止的现象,可能导致猪的体质变弱。 不同的猪临床表现不一样,种公猪发病会出现精神不振、口吐白沫、肌肉颤抖、呻吟、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第2天死亡后的腹部明显肿胀。仔猪如果发病的话首先其体温会明显上升到40~40.5℃左右,然后其粪便以黄红色和褐色居多,并且伴有恶臭,严重的甚至倒地身亡,病程大概是1~3?d。发病的肉猪的表现是体温升高到40.3~40.5℃左右,粪便的颜色呈褐色,并且也伴有恶臭,且其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小肠,有时可延至回肠前部,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出血,肠壁呈深红色、血管充盈呈红色树枝状,部分肠段臌气,与正常肠段界线明显,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空肠绒毛坏死。胃臌气,内有食物,幽门周围及其附近胃壁充血,胃粘膜脱落,肾有小出血点。 通过对死亡的死猪剖检可以发现其大部分是以肠道出血为特征,病变的肠壁为深红色,胃表面的浆膜充血,胃黏膜甚至会脱落,胸腔和腹腔的积液呈浅红色。肺中充血和出血,气管与支气管中会含有白色泡沫[2],空肠中充满血液和其体以及一些组织碎片,对单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以发现其革兰氏呈阳性、且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 4、预防及治疗 (1)可以在全场的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可以在每吨的饲料中加入500g的电解多维以及200g的泰乐菌素,连续使用7d,然后间隔1周再连续使用7d,就可以达到预防的作用。 (2)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对猪场要及时清理,保持猪舍的凉爽,通风以及干燥,饲料也应该要营养科学,夏天要保持猪舍凉爽、冬天要保持猪舍温暖,定时对猪舍进行杀毒消菌,同时也应该降低饲养的密度,将患病的猪以及健康的猪要进行及时的分离,确保疫情不在猪群中传染。 (3)对于种猪要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来预防:可以使用魏氏梭菌的接种疫苗对母猪进行接种,临产前30d接种1次,2周后再加强1次,这样母猪就能产生免疫,仔猪出生后就能从母乳中获得免疫,这样就保证了仔猪安全渡过免疫区。如果是种公猪的话应该每半年接受1次免疫的接种。 (4)加强产房管理: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杀毒,接生前对母猪的奶头进行杀毒处理,避免仔猪从母乳中吸收到病菌,胎衣及尸体也应该进行及时的杀毒处理,这样可以明显的减少该病的传播。 (5)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在临床中分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将有效的药物混入饲料中作为一个基础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6)及时处理病猪,当发现有疫情的时候应该立刻隔离,对死猪或者病猪进行处理,严禁对尸体进行乱扔乱处理,必须做到彻底的消毒才能防止疫情传播。 魏氏梭菌病发病突然,病情突然周期较短,死亡率也较高,同时不分季节不分年龄的猪都可能发病, 如果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只能以防范为主,给种猪提供接种的防范疫苗,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治疗,改善饲养管理,加强产房的建设以及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提高猪的免疫抵抗力,防止该病在猪群中进行蔓延。 |
上一篇:猪关节腿肿病的原因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