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综合判断。 4.2 鉴别诊断 应注意鸡球虫病与鸡白痢、鸡伤寒、鸡副伤寒的区别。鸡球虫病主要侵害3周至3月龄的小鸡,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有血性下痢。在小肠或盲肠病变部刮取粘膜在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球虫的卵囊。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的鉴别可依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确定。 4.3 实验室诊断 4.3.1 涂片镜检 采集新死亡雏鸡或成年鸡的肝脏、脾脏做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长1~3μm,宽0.4~0.6μm;经芽胞染色与荚膜染色后,可见无芽胞、无荚膜短杆菌。 4.3.2 分离培养 疑患沙门氏菌的病鸡,可取肝、脾组织接种于血清肉汤中增菌培养,再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经过48 h培养,形成2~3mm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无色半透明菌落;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呈粘液状生长,培养后置室温下,在菌落周围可见有一圈粘液堤;鸡白痢与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则生长较缓慢、贫瘠。沙门氏菌在麦康凯或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由于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产生硫化氢的菌株在SS琼脂平板上可形成中心黑色的菌落。 4.3.3 生化鉴定 在分离培养的鉴别培养基上挑取单个可疑菌落,于血清肉汤培养基中纯培养,再接种于生化反应管,37℃培养72 h后观察试验结果。沙门氏菌属(除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分解乳糖外)不分解乳糖、蔗糖、水杨苷和侧金盏花醇,除伤寒沙门氏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外,其余血清型分解葡萄糖均产酸产气。多数细菌产生H2S,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另外,将鉴别培养基上的可疑菌落,接种于双糖铁斜面培养基上,经37℃培养48 h后,乙型副伤杆菌、鼠伤寒杆菌以及其它产生H2S的沙门氏菌在双糖铁培养基上生长,底层变黑,有气体,斜面变红;甲型副伤寒杆菌以及一些不产生H2S的沙门氏菌,则底层变黄色,有气体,斜面变红;而伤寒杆菌则底层变黄色或黑色,无气体,斜面变红。 4.3.4 血清学鉴定 可利用沙门氏菌属多价诊断血清进行玻板凝集试验。应用A~F组多价O诊断血清作玻板凝集,同时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若出现凝集,可确定为阳性;若不凝集,则为阴性。若已确定是哪一组沙门氏菌后,则可进一步鉴定其鞭毛抗原。选用第1相因子血清(a、b、c、d……)检查第1相H抗原,若发生凝集,再选用第2相因子血清(1、2、3、4……)检查第2相H抗原,以确定此菌是哪一型沙门氏菌。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和控制措施 鸡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根本在于清除慢性和隐性带菌鸡,建立和保持无白痢种鸡群。健康鸡群,每年春秋两次对鸡进行血清或全血凝集试验检查;对病鸡群每2~4周检疫一次,淘汰阳性鸡;经3~4次检不出阳性鸡,方可为健康群实现鸡群净化。孵化室、孵化器及孵化用具,应用甲醛熏蒸消毒。种蛋应选自健康种鸡群,入孵前用2%来苏儿消毒蛋壳,拭干后再入孵。育雏室和室内一切用具经常消毒,保持室内恒温、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鸡群拥挤,饲料配比适当。发现患病鸡,及时隔离、消毒。在鸡饲料中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以增强鸡消化系统的抑菌能力,预防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生[4]。但在应用微生态制剂期间,不可使用抗菌药和消毒药。 |
上一篇:蛋鸡腹膜炎的成因与治疗
下一篇:冬春雏鸡常见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