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黄河之肾”探索高原畜牧新业态

日期:11-24 作者:贾钊- 小 + 大

在连绵远山的映衬下,初冬的玛曲草原满目金黄,牛羊成群。博士后景小平工作的“实验室”就在这片广袤静谧的草原上。

在深入草场、远离公路的一家牧民合作社内,来自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草地与牦牛实验室的景小平正在和几名研究生同学一起为牦牛投喂精准配比的饲料。一人麻利地搬起一袋40公斤重的饲料,另一人将电动三轮车精准停入投喂点位……

玛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占地560多万亩的玛曲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高寒沼泽湿地之一,被誉为“黄河之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

景小平团队所做的工作,是玛曲县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产业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这个规划旨在实现草原增绿、牧民增收,同时保护好黄河。

今年7月开始,这个团队住在附近牧民家,在合作社的牛舍、羊舍里做实验。他们针对牧户、合作社养殖场等不同模式,利用秸秆、麦草、豆粕、麸皮等原料,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降低养殖成本,保证肉类品质。

“牛羊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养殖模式的变化,当地对饲草料的需求不断增加。”33岁的景小平说。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在藏语中指“黄河”,玛曲也是全中国唯一以中华民族母亲河命名的县。

玛曲县平均海拔在3300米以上。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玛曲草原一度面临沙化退化、草畜不平衡等问题,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受到威胁。多年来,甘肃省实施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治理工程,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玛曲县已累计核减超载牲畜110余万个羊单位,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草场面积达1280多万亩,兑现草原生态奖补资金超4.5亿元。

玛曲县通过轮牧、休牧等方式推行草畜平衡,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行“舍饲半舍饲”和“补饲”的科学养殖模式,引导牧民转变传统低产的养殖模式。

在玛曲县马场畜牧产业养殖基地内,现代化牛棚、育肥间、恒温水槽等设备一应俱全,这里也是景小平和同学们的工作地点之一。

养殖基地负责人旦增久美是玛曲县赛祥村的村民,家里世代放牧。“以前家家户户养牛羊,大多数村民的草场在湿地保护区内。靠天养畜的传统方式不仅破坏生态,草场质量下降,牛羊生长慢,也卖不出好价钱。”旦增久美说。

这家养殖基地是玛曲第一家半舍饲养殖牦牛的企业,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容纳近万头牦牛冬春补饲、夏秋放牧,分群养殖。

基地还带动当地4个家庭牧场和2家合作社转型从事半舍饲牦牛养殖产业。

新型的半舍饲养殖方式不仅帮助了生态修复,还提升了牦牛的繁育率。旦增久美说,以前牦牛2至3年产1次,如今能1年1产。

为了保障牧民减畜不减收,玛曲县筹措奖补资金,引导养殖户四季均衡出栏,巩固草畜平衡成果,目前已发放奖补资金43万元。同时,依托当地畜产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销售的方式,开拓线上线下市场,打通牛羊肉销售渠道。

旦增久美说,这个冬天,基地准备再购入一批牦牛补饲,“等年关、行情好的时候,反季出栏,能卖个好价钱!”

上一篇:​2023年河北省官方兽医考试顺利完成

下一篇:河北乐寿鸭业——春江“数”暖“鸭”先知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