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最忌跟风养殖,特别是中小散户,规模没有龙头大,成本没有巨头低,抗风险能力又弱,一旦遇上价格低谷期,往往面临艰难求生,致富更无从谈起。 所以,养殖最惧没有特色,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地方“金名片”,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土特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8000多个乡村特色农产品取得地理标志保护与登记,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畜牧类产品,这些都是推动特色养殖,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成品牌溢价? 在11月2日举行的2023畜牧品牌嘉年华活动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品牌代表、政府代表、行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浙江杭州,聚焦畜牧地理标志品牌化、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优势,以新颖的会议安排,给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重聚焦 振兴乡村,产业先行,对各地政府来说,都有着强烈的意愿去寻找产业突破,但真做起来,发现难题并不少。一来,同质化竞争严重,可致富的农业项目不好找;二来,政府手中的资源也不多,有限的财政收入必须用在刀刃上。总之,少钱没方向,举步维艰。 但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很多地方是捧着“金饭碗”没饭吃。在全国80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含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和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有不少是畜牧类产品。对于农户来说,畜牧业是最容易出产值和效益的农业项目之一,对于地方来说,畜牧地理标志产品更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土特产”,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可以避开与行业巨头同台竞技,方便形成差异化竞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乡村振兴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要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多元价值。我国地标产品丰富,科技含量较高,应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产业,从制度上重视顶层设计,开展试点示范,重点地区推广,将地理标志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全面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重大价值研究和宣传,以简单易懂易用方法科普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从而推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难题。 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看来,地理标志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与品牌价值,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特色与人文特色显著,拥有众多的地理标志品牌。在过去,这些地标品牌为实现产业兴旺做出了广泛贡献,但其品牌价值仍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发现,而是否具备科学的品牌意识与品牌运营能力,这是当前推动我国农业品牌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此,本次大会的主题非常聚焦,不同于一些泛泛而谈的会议,2023畜牧品牌嘉年华始终围绕着“地标强牧”来展开,旨在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土特产”,尤其是畜牧地标的品牌化进程与水平。受邀嘉宾以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奖项评选等形式,分享了行业动态、前沿观点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与难点,集中探讨了中国畜牧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的制度设计、区域互动关系、品牌化方法论等内容。 有灼见 嘉年华多指狂欢节,2023畜牧品牌嘉年华有欢乐、有掌声,既是一场狂欢节,也是一场头脑风暴。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地域差异明显,有着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肥沃土壤,80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犹如沧海明珠散落在中华大地上。那么,这么多的地标品牌如何定位?如何创建?如何推广?如何体现价值? 芒种品牌管理集团总经理杨巧佳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现在大部分的畜牧地标产品没有在市场上端实现自己跟地标身份相匹配的价值,主要是因为多以B2B模式进入到市场,养殖户并不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畜禽产品,而市场上实现价值的关键恰好在C端,所以各地应该去探索B2B2C模式,让消费者对地标产品形成品牌认同。具体来讲,要向消费者展示畜牧地标产品所拥有的多重特征,包括生产的区域性、品种的稀缺性、产品的独特性、品质的差异性,以及特色的专属性、工艺的传承性、地标文脉的悠久性等。 |
下一篇:全面持续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