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讲食物安全并不是说要去追求中国食物的完全自给自足。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农业资源禀赋决定了,要满足国民日益提高的食物需求,必须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但是,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对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利用,必须控制在不能危及国家安全的程度之内。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保障中国食物供给安全的自主能力。 (三)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是正常情况下保障中国食物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人地关系决定了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在保障食物供给安全的问题上,中国必须合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国际农产品市场。但要看到,国际食物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存在着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对全球农产品生产和国际贸易的状况,不能有过于乐观的判断,至少对可能发生的五大风险要有足够估计。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性气候频发,进口来源国发生自然灾害风险会影响中国的进口;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生产链、供应链断裂;三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引起粮油产品转化为能源产品,对全球食物供给构成威胁;四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造谣、抹黑、遏制、打压使大宗农产品进口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五是国际大粮商对全球粮油贸易的垄断和炒作会给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比较大的价格风险。 应对这些风险,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持续推进进口来源国的多元化。为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国家正加速构建多元化粮食进口格局。2021年和2022年,中国进口玉米来自美国的占比分别为70%和72%,来自乌克兰的占比分别为29%和26%;2023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玉米752万吨,来自美国的占37.8%,来自巴西的占28.8%,来自乌克兰的占27.7%。2023年5月4日,第一船来自南非的5.3万吨玉米也已经运抵中国。第二,建立自主采购机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改变主要向国际大粮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粮油贸易方式,通过在进口来源国建立粮油收储设施,以及向当地农民合作社、农场主提供经济技术服务等方式,在粮油进口来源国建立自主采购的新机制。第三,加强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农产品有增产潜力的国家加强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在提高全球粮油产出水平的基础上,增强中国粮食和国际食物供应链的稳定性。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处理好城乡关系始终是治国理政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为代价。”“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而提出来的。 (一)全面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至少要从两方面看。一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必须看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百分之七十,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必须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才能使广大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乡村具有城镇不具备但却是国家(包括城镇)发展不可或缺的特有功能,比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功能、为整个国家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的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总则第三条就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价值要重新审视。现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因此,乡村振兴,不能片面理解为就是搞建设,而是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不能照抄照搬城镇建设那一套,搞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系统地看,乡村振兴,要把重点放在巩固农业基础、守护青山绿水、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乡村所特有的功能上。城和乡有着不同的功能,这就跟一个人一样,人有五脏六腑、四肢五官,它们各有各的功能,五脏六腑完备、四肢五官齐整,才是健康的人,否则就是病人、残疾人。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只有使城镇和乡村各自所具有的不同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是健康的、完整的,否则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二)关于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趋势”,“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突破了百分之六十。今后十五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要把该打开的‘城门’打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进城要符合客观规律,保持历史耐心,不要大呼隆推进,更不要受不正确的政绩观所驱动。”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正确的政绩观”,在笔者看来:一是片面强调加快提高人口城镇化率,似乎越快、越高越好,不顾客观规律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际上却只是想着要用农民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