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楼非彼楼 关于楼房养猪,现在能追溯到较早的是1969年民主德国的萨克森-安哈尔特省马斯多夫的楼房猪场“Schweinehochhaus”,该猪场总共6层,高约25 m并饲养了500头母猪用于繁殖。由于楼房性质的特殊性,在当时被民主德国和苏联领导人视为享有盛誉的建筑。 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是普通人都住不起楼房的时期,哈尔滨市香坊农场建造了一栋二层楼房用来养猪,一度引起不小的争议。虽然这个项目后来也由于技术水平等各种原因失败,但应算是开创了国内“楼房养猪”的先河。 自国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受扬翔股份2017年投产的4栋楼房猪场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影响,加上2019年政府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楼房猪场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发展。牧原、温氏、新希望、首农、正邦、德康、金新农、立华股份、罗牛山、天兆猪业、京基智农、中新开维等企业均陆续打造了一系列楼房养猪项目。 而这些养猪的楼房,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普通的、常规的大平层猪场叠起来构成“楼”组成的楼房猪场。其出发点几乎就是为了省地,或者是看到大家都在参与楼房养猪,因此也进行跟风尝试,但对猪舍内的结构未做优化,这样的楼房猪场往往会加大交叉污染的机会,不利于生产指标的优化和提升。另一类是以扬翔股份的楼房为代表的新式楼房,基于“楼房”这种形式带给养猪的挑战,做了大量的改进,比如楼层隔离、小单元饲养、精准通风、自动环控、闭锁繁育、除臭处理等等。 虽然同为楼房,但此楼非彼楼,楼房与楼房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智能设施养猪模式的应用 安全和效益是用楼房养猪要面对的两个关键问题。一部分对楼房养猪模式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其主要观点就是楼房养猪密度高,生物安全不可控和投资大,回本难。 新式养猪楼房的设计者和投资者,没有在有限的“省钱”空间里挖空心思,而是大胆地选择用更大的投资来打造更稳固的生物安全防线和保障更高的生产效率的解决方案,用更稳定和更高效的产出来分摊大投资。这是一种思路上的突破,也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红利的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与生猪产业融合,正在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催生着智能设施养猪的崛起。从常规的养猪设施升级为智能养猪设施,将深刻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 新式养猪楼房,正是智能设施养猪模式的积极尝试者。智能养猪设施不是只有楼房养猪才有所应用,但基于对安全和效益的更高追求,新式楼房养猪的决策者有更大的动力和魄力来采用智能化养猪设施。因此上面提到的新式楼房,普遍在养猪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以扬翔股份的楼房猪场为例,基于FPF未来猪场智能管理平台,结合多种智能装备,实现了智能化设备控制的生物安全、环境监测及调控、精准通风、能耗管控、智能供料、精准营养、智能查情和精准选配等诸多功能;并且基于FPF的数字化能力,收集和处理养猪的大数据,在日常生产管理、指标跟踪、对标分析、持续改进等方面远超传统管理模式;还能在团队管理、养猪能力沉淀和高效网络协同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这些楼房猪场也成为持续稳定生产和盈利的标杆场。 3、智能设施养猪楼房的生命力更稳健 稳健是企业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的基本准则。 3.1 结合楼房特性和智能化管控保证高强度的生物安全楼房养猪猪群相对密集,从而引发安全担忧。但楼房的好处是生物安全防范入口数量大为减少,底层作为设备层不养猪,上层有多道入口管控和洗消措施,空气经过过滤,形成密闭性阻断。楼内分层独立饲养,层内小单元隔离。再加上人员洗消、物资消毒和转运的智能化管控技术,安全性大为提高。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大考中,证实了扬翔楼房猪场的可靠性,交出了非洲猪瘟零感染的满分答卷。 |
下一篇:猪场圈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