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该病的流行,其中有30%~40%的病例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混合感染;2010年10月,东南亚多国出现新生仔猪病毒性腹泻,并波及我国南方10多个养猪大省,死亡仔猪超过100万头;2011年12月中旬起,该病在华东地区多家规模化猪场再次暴发;美国自2013年首次暴发此病后,2014年4月再次暴发且疫情迅速蔓延至墨西哥等国家。 近年来,该病已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做出初步判定,再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合PCR技术确定病原体。 1.流行特点。PED常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重,我国多于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流行此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尤以哺乳仔猪最易感且病死率高。其中,哺乳仔猪、保育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发病率15%~90%;7日龄以内仔猪越小,症状越重,发生腹泻后2~4天脱水死亡,死亡率高达70%~100%,7日龄以上仔猪持续3~4天腹泻后可能会死于脱水,死亡率为50%~90%;育肥猪死亡率为1%~3%;成年猪感染后一般经4~5天即可康复。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病毒存在于肠绒毛和肠系膜淋巴结中,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衣服、鞋子、车辆及工具等而散播传染。根据感染毒株的毒力和猪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潜伏期为:哺乳仔猪8~36小时,保育猪和育肥猪1~3天。发病顺序一般为:育肥猪—保育猪—妊娠母猪—产房母猪和哺乳仔猪。 2.临床症状。育肥猪、保育猪和母猪表现水样腹泻,粪便呈水泥浆样或黄色;保育猪消瘦,体表沾满稀粪,多扎堆取暖;产房母猪常出现乳房萎缩,奶水不足。 哺乳仔猪最早出生后12小时内就出现呕吐,随后开始腹泻,粪便呈黄、棕、白等色,脱水后畏寒,多数很快死亡;耐过猪一般成为僵猪或弱仔,表现为精神沉郁、眼睛无神、皮肤无弹性、生长缓慢且消瘦。 3.剖检病变。发病仔猪胃内充满未消化的乳糜,胃底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小肠病变明显,肠管膨满扩张、肠壁透明,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内充满大量黄色液体,呈水样或黏液样,有异味;肠绒毛萎缩变短,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肾脏表面散布大量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脏器无显著一致性病变;常见机理不明的背部肌肉坏死。 4.鉴别诊断。主要与猪瘟、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伪狂犬病、博卡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副伤寒、猪痢疾、增生性肠病、等孢球虫病引起的腹泻相区别。 5.实验室诊断。 (1)PEDV快速诊断试纸条(初诊)。由韩国Ani-gen公司生产,操作简单,快捷。 (2)直接免疫荧光法。能快速、敏感、可靠地检测出样品中的病毒抗原。荧光显微镜检查判定:在胞浆中见到特异性苹果绿色荧光为阳性,无特异性荧光为阴性。 (3)RT—PCR或RT—nPCR检测。是一种快速、高度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应用外引物从病猪粪便中扩增出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为854bp的目的基因片段,可初步断定导致猪群发病的病原体中含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进一步用内引物经嵌套式PCR扩增出的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为412bp的目的基因片段,可确定导致猪群发病的病原体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二、防控措施 1.疫苗紧急免疫。目前,我国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均采用正品的TGE-PED二联灭活疫苗进行后海穴(尾根与肛门正中的凹陷处)注射免疫(妊娠母猪产前20~30天每头接种4毫升,仔猪断奶前每头接种l毫升,25~50千克猪只每头接种2毫升,50千克以上猪只每头接种4毫升);正在推广使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TGE-PED二联弱毒苗和福建省生物药品厂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TGE-PED-RV三联弱毒苗。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己使用商品化的PED活苗、灭活菌、口服苗以及仔猪口服的抗PED病毒的IgY抗体。 2.分类应急处理。 (1)哺乳仔猪。保温、保湿:产房可使用煤炉或其他供暖设施,确保产房温度适宜(20~25℃为宜),对仔猪保育箱使用大功率灯泡或红外线灯照射提高温度(30~34℃为宜)。产房内湿度控制在40%~80%。 |
上一篇:猪蓝耳病防控知识
下一篇:猪李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