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饲料原料价值评定方向,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基于关键化学组分的猪饲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模型,使饲料厂能够使用有效能和可消化氨基酸设计配方,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降低了配方成本。此外,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猪饲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模型,建立了猪主要饲料原料有效能快速预测模型,为企业快速获取饲料中有效养分、控制产品质量、提高配方的准确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动物需要营养精准估测中,研究中心做了猪养殖全程净能及可消化限制性氨基酸需要研究。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精准营养大数据平台——FeedSaas。 五、发展种养结合的联合体 发展种养结合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是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的重要途径。种养结合养殖是指在一定土地管理区域内,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科学、高效、有机结合,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带动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绿色化,降低农业活动对环境有害影响的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我国种养结合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有所提升,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全国农作物秸秆利用量6.47亿t,综合利用率达88.1%:秸秆肥料化利用率为51.2%,饲料化利用率为18.20%,燃料化利用率为13.79%,基料化利用率为2.43%,原料化利用率为2.47%。另外,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6万余个,奶牛养殖场5 700个,肉牛、肉羊养殖场2 400多个,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成效显著。农村沼气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 300万户,沼气工程10万处,全国沼气年生产量达158亿立方米,替代2 500万t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6 000万t,畜禽粪便利用率明显提升。 同时,我国种养结合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种养结合农户比例急剧下降,积极性不高。1986—2017年,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农户比例从71.24%大幅下降至12.15%,仅耕种家庭从25.60%增加到56.63%,仅饲养牲畜的家庭保持在5.49%左右,还有一大批农户已完全退出种养殖农业生产。第二是我国畜牧业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2010年我国粪肥氮素损失高达78%,磷、钾损失超过50%,最大的损失发生在畜禽圈舍饲养和粪污储存阶段。第三是单项措施多,统筹推进的合力不够。第四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与种植业脱节,缺乏鼓励种养结合相关政策。第五是利益链条不完整,废弃物利用有效运营机制缺乏。第六是超大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挤压散户养殖生存空间。 从欧美发达国家种养结合的情况来看,其成功的经验在于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综合养分管理计划,健全种养结合农业专项法律法规;根据种植资源分布结构,合理布局畜牧产业空间格局;实行作物与牧草轮作,提升土壤养分综合价值;以种定养,限制大规模的畜禽养殖;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因此,我国应发展适度规模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构建养分管理体系,严格制定养分管理计划,合理布局畜牧产业,就近实现种养结合,发展有机农业,提高经营收入,着力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推动我国种养结合绿色健康养殖的发展。 |
上一篇: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战略
下一篇:加快推进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