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条件性仔猪传染病,是养猪业常见的疾病。仔猪副伤寒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养猪产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对此,结合兽医临床中的仔猪副伤寒病例,深入地了解仔猪副伤寒的疾病特点和临床病症,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不仅有能够降低仔猪副伤寒对养猪业的威胁,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使我国养猪业的稳定快速的发展。 1、病例的基本信息 1.1 病例1基本信息 2021年4月,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某村一农户散养的仔猪出现不吃食和寒颤等症状,故前往当地的兽医诊所进行就诊。主诉:患病仔猪突然发病,发病前一日所有行为均正常,发病后精神萎靡,喜卧,不自主的寒颤,并喜欢往草堆中钻,体温升高,饮食和饮水废绝,并伴有呕吐情况,患病仔猪出现腹泻症状,粪便颜色为带有血液的灰绿色糊状粪便。 1.2 病例2基本信息 2022年4月,盘锦市大洼区王家街道某村一农户散养的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和寒颤症状等,故前往当地的兽医诊所进行就诊。患病仔猪突然食欲和饮水废绝,身体出现不自主的寒颤,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并出现腹泻症状。就诊前同群3只仔猪出现寒颤症状。 2、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其中2~4月龄为高发期,6月龄以上的的猪也具有发病机率但较低。仔猪副伤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温差较大的两季交替、环境温差变化较大时,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会出现升高,如寒冷、潮湿等。仔猪副伤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为14~35 d,而病程一般在2~5 d。仔猪副伤寒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体温会出现突然升高,体温最高对可达42℃;患病猪还会出现下痢,腹泻,腹泻粪便主要为黄绿色的糊状稀便,严重的患病猪的粪便中还会伴有血液和坏死组织的碎片;患病猪只还会出现皮肤发绀的情况,尤其是耳部皮肤。仔猪副伤寒还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其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猪和携带仔猪伤寒致病菌的带菌猪。此外,有研究表明,不仅粪便、精液、尿液和乳汁等均可排出仔猪伤寒致病菌,而且饲料和水源被污染后也具有传播仔猪副伤寒的能力。 3、临床表现 3.1 急性型 急性型的仔猪副伤寒主要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急性型仔猪副伤寒的患病猪主要会出现败血症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体温突然升高,体温最高对可达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饮水正常,呕吐等症状。急性型患病猪的病程一般为2~7 d,症状严重的患病猪会在1 d内死亡。此外,部分患病猪还会出现皮肤发绀的情况,如耳部、腹部、颈部和胸部等部位的皮肤。 3.2 慢性型和亚急性型 慢性型和亚急性型仔猪副伤寒较急性型仔猪副伤寒常见。患有慢性型和亚急性型仔猪副伤寒的仔猪主要表现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和污秽、食欲和饮水废绝、寒颤、喜欢往垫料中钻或与其他仔猪聚堆,眼睛会出现黏性的分泌物,严重的患病仔猪还会出现角膜混浊或溃疡症状;患病猪在患病初期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后再出现下痢,粪便为恶臭的黄绿色稀便,严重的患病猪的粪便中还会伴有血液和坏死组织的碎片;部分患病猪的皮肤还会出现弥漫性的湿疹,特别是患病猪的腹部皮肤可见绿豆大小、干酪样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为溃烂面。患病猪的病程一般为15~30 d。患病猪只大多数会出现消瘦,并衰竭而亡,此外,少数的患病猪只会因发育不良而形成僵猪。 4、病理变化 4.1 急性型 患病猪主要以败血性的病变为主,脾脏呈紫色肿大的橡皮状,肝脏出现米粒大小的黄色或白色的坏死灶,肾脏、咽部和肠系膜出现肿大和充血,全身黏膜和浆膜有出血点,胃黏膜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 4.2 慢性型和亚急性型 患病猪主要以坏死性肠炎为表现,大肠黏膜表现有散在的麸皮状坏死物,盲肠、结肠和回肠的肠壁出现增厚现象,肝脏出现米粒大小的黄色或白色的坏死灶,脾脏和肠系膜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现象。 |
上一篇:夏季母猪、仔猪热应激的防控
下一篇:猪回肠炎的防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