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美国爆发蓝耳病以来,该疾病已成为困扰全球养殖行业的一大难题,从2023年行业数据来看,猪蓝耳病、非洲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并列成为影响中国养猪业的三大高发传染病。猪蓝耳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生长猪呼吸道问题、死淘率高生长缓慢等。不同生产模式对临床防控效果影响很大,实施猪群批次化管理的场线较连续生产模式更利于净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就某个三周批生产模式种猪场的临床猪蓝耳病毒净化实践过程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1 猪场蓝耳病流行现状 1.1 猪蓝耳病毒流行情况 猪蓝耳病病毒(PRRSV)极易变异且幅度越来越大,近年来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变异组合毒株,在临床病例检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猪场存在PRRSV多毒株共感染现象(图1)。行业内检测大数据结果表明:类NADC-30毒株在场内的流行率最高。
1.2 蓝耳病在猪场的感染状态 根据PRRSV在不同猪群中的感染状态和临床症状,通常会对整个场线的猪蓝耳病感染情况进行类型划分,参考美国猪兽医协会等相关机构对猪蓝耳病分类的定义,主要内容整理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猪蓝耳病在猪场的流行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且不同感染状态在猪群中实时转换。兽医在常规诊断中需要结合猪群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处置措施。
2 某规模化猪场蓝耳病净化实践案例 2.1 猪场背景简介 生产模式:1 200头繁殖群体,三周批生产模式,场内配套部分保育育肥舍。 疾病背景:猪瘟、猪伪狂犬病净化,猪蓝耳病状态归类为Ⅱ类VX(疫苗接种后呈阳性稳定),长期使用国外某经典猪蓝耳疫苗(VR2332株)普免4次/年,持续半年以上均未检测到猪蓝耳病病原。 |
上一篇:种羊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后备猪隔离及驯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