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剩菜盲盒”在年轻群体中颇为流行。一些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在APP上打折售卖,不少人表示“手速慢了还抢不到”。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今天,将剩菜与之“组CP”,打开了临期促销、避免浪费的新思路。当然,此“剩菜”并非残羹冷炙,而是一些品质完好,却因生产过量而没有卖完的食物。有消费者在某平台花11.9元开出了一大一小两个面包,生产日期均为当日,而面包原价将近40元,优惠力度可见一斑。 一直以来,打折促销都是餐饮行业处理过剩产品的惯常动作,而以低价盲盒的形式线上销售,既帮助商家有效解决了临期食品,又能让消费者在花钱买实惠的同时,获得一份拆盲盒的期待感,可谓一举多得。“店家剩啥我吃啥”“省钱还能节约粮食,何乐而不为”,年轻人的盖章认可,也让这股风刮得愈发起劲。 “剩菜盲盒”与环保节约不谋而合,但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剩菜盲盒”大火,入局者接踵而至,可并非所有餐饮品类都适合借盲盒去库存,也并非所有商家都老老实实做盲盒。比如,面包烘焙类产品保质期相对长,也方便存放,而面食、快餐等如草率“盲盒”则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餐食口感不佳、以次充好、发霉变质等问题始终存在,确有少数商家为了达到更好的清仓效果,在生产时间上打“擦边球”,或者将保质日期模糊处理。而基于一些平台与商家“不退不换”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即便买到不新鲜的“剩菜盲盒”,也只能一扔了之,反倒成了“花钱浪费食物”。 还是那句话,“剩菜”大可搞盲盒,但食品安全不可有盲区。用心做好低价盲盒能收获口碑、助力品牌,反过来,抱着清仓甩卖、质量不保的心态糊弄消费者,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得不偿失的被动局面。也要看到,“剩菜盲盒”之所以受宠,清仓与实惠是一方面,背后反对浪费的全民共识同样值得关注。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与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是一体之两面,借着“盲盒”风潮,探索更多减少浪费的现实方案,于商家于社会都善莫大焉。 |
上一篇:某动物医院使用假兽药被罚3万
下一篇:福州海警查获走私冻品约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