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采取上述管理措施后,大概1个月内各环节症状会明显改善,接下来,结合淘汰强阳性母猪+提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就可以逐渐好转。除非出现低级错误的管理操作,造成蓝耳病病毒扩散。现举例说明几个常见的错误管理操作:产房乳猪频繁调猪寄养(会加速蓝耳病病毒在产房母仔猪间的水平扩散)、上下产房及断奶猪无序转群和随意并栏(不同胎龄的猪只并群也会增加蓝耳病病毒的水平扩散,建议蓝耳病阳性场实行胎次化管理)、无效消毒、老弱病残僵猪管理混乱(考核方案以成活率考核为主)、甚至出现免疫程序紊乱现象(如支原体在蓝耳病活疫苗后面免疫)。 2、阳性稳定状态:猪群中蓝耳病抗原有阴有阳(阳多阴少)、抗体阳性。这个阶段的稳定只是从临床上看不到流产或大量的繁殖障碍现象,或者保育舍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不代表没有病毒血症和没有排毒现象,只是相对少了而已。 这个阶段的猪群,可选择脉冲式给药+有效消毒(持续降低环境的病毒载量)+提质增免+抗应激措施+全进全出+小单元格管理+空栏彻底清洗消毒+批次化管理+按胎次管理+减少调猪寄养频率+哺乳仔猪“过三关防护和乳猪伤口管理”+良好的环境控制+各阶段的营养调配(保育以提升饲料能量为主)+后备种猪的正确驯化操作等等。 3、暂定阴性状态。猪群蓝耳病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管理方法同上一阶段,但要补充一点的是跟踪检测猪群蓝耳病抗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检测一般每个季度做一次,母猪抽检建议方法:大群体母猪:轻胎、重胎、空怀各30头(小群体母猪各阶段可采10头);商品猪:出生2、4、6、8、10、12、16、20和25周龄各10头。也可按胎龄平均分布于各栋舍,并随机采样。 此第2和第3个状态的管理做得好的话,一般一个繁殖周期即可完成,并向第4个状态转化。中等管理水平的要2个繁殖周期,管理差一点最多3个繁殖周期内也可以完成向第4个状态的转化。 4、阴性状态: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引进双阴种猪容易,但维持双阴却很艰难。蓝耳病双阴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而想持续维持蓝耳病双阴,对管理团队和管理细节的要求非常高。这个阶段能维持多久,关键看操作者的出错率(管理手段和管理细节同上)。 二、防控及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关键点 控制并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操作细节: 1、后备母猪引种和驯化关键点:蓝耳病阳性不稳定阶段和阳性稳定阶段,不建议引种。双阴场引进双阴种猪风险较小,但双阴场引阳性种猪或者蓝耳病阳性场引进双阴猪,都有巨大风险。如果引入不同毒株的阳性后备种猪,就得不偿失了。暂定阴性猪场引进阴性种猪时,将本场经产母猪的粪便、胎衣、死胎和木乃伊胎放入后备舍里,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病毒毒力和病原载量不确定。更安全的方法是在基础疫苗打齐一轮回(蓝耳病苗不打),经检测监测合格后,用本场健康淘汰母猪按1:20混群饲养,安全有效。当然,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管理也可以同步进行(笔者走访了很多猪场都没做这项管理操作)。 2、配怀舍的管理关键点:按胎次分群饲养(建立一胎生产线非常重要)和营养管理是重点。大部分猪场在该阶段的管理都有问题,主要原因是不够重视和没有判断标准。特别是前面讲的头胎母猪的营养管理问题比较严重,如果饲喂过程中料仓、料管、料线、料槽霉菌毒素控制不好,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指数升高或免疫力低下。此时如果还有阳性母猪排毒现象,这类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感染蓝耳病并在转阳的过程中就会有损失。另外一个重点是断奶母猪的营养管理,断奶母猪在配种前,有些猪场喂怀孕母猪料,有些喂哺乳母猪料但实施了控料,因为怕引起涨奶、乳房炎等等。建议此阶段加强光照(时间>16小时/天,强度>150LUX)的同时,饲喂高能高蛋白的哺乳母猪饲料3~4餐(湿拌料),到断奶第4天达到采食高峰6.5kg/头/天,饲料添加葡萄糖200g/头/天(提高采食量、快速补充能量、快速恢复体能、促进排卵和卵泡发育质量、解毒),此阶段如果营养不良(控料或喂怀孕母猪料),则会延长发情间隔时间,增加非生产天数和同时,还会增加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特别要注意头胎母猪断奶综合症)。 3、分娩舍的管理关键点:蓝耳病阳性母猪也可产下阴性猪仔,未转阳的头胎母猪所产乳猪也是阴性的。因此,为了避免阳性母猪产后排毒,将蓝耳病病毒水平传播给阴性乳猪而造成损失,重胎母猪上产床就要注意细节,头胎母猪没有单独栋舍饲养的猪场,头胎母猪应关放在上风口(减少或避免头胎母猪所产乳猪发生蓝耳转阳导致腹泻。笔者在实践中这样做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能分胎次关放管理最好,如果不能按胎次关放,则问题母猪(苍白、消瘦或肢蹄问题的母猪)和哺乳母猪放在下风口,中间依次关放2~7胎的健康母猪。 |
上一篇:蛋鸡场4种疫病净化技术
下一篇:布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