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猪粮比价“V”字型走势显著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受猪价回落及养殖成本增加影响,上半年猪粮比价持续低于6:1,3月份时甚至跌为4.37:1,生猪养殖陷入全面亏损状态,之后略有好转,但仍然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据发展改革委统计监测,3月份时散养生猪每头亏损328元、规模养殖每头亏损244元。自7月份起,猪粮比价重返盈亏平衡点之上水平,并迅速升至10月份的8.8:1,生猪养殖处于较高盈利,散养每头净利润达664元、规模养殖每头净利润831元。11月猪粮比价略有回落,但盈利状况依然较好,12月份猪粮比价再次跌至7:1以下。 3 猪肉市场影响因素 3.1 生猪产能维持高位 2022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保持在正常偏高水平。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由高位持续调减,4月减至4 177万头,略高于正常保有量。之后,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11月份时已增至4 388万头,累计增长5.1%,达到正常保有量的107%,产能大幅增加,已处于《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黄色区域,这也客观决定了全年猪肉产量水平,有力维护了猪肉市场的保供稳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猪肉产量5 541万t,同比增长4.6%,全年生猪出栏约7.0亿头,同比增长4.3%。 3.2 生猪产业政策持续完善 受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等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有力推动了生猪产业的迅速恢复及结构调整。2022年,在各项政策综合作用下,我国猪肉市场供给有保障,并通过收储和放储形成了对猪肉市场的调节。同时,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取消猪肉进口暂定税率,恢复实施12%的最惠国税率,有利于抑制快速增加的进口需求,保护国内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生猪养殖成本增加的国内外传导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叠加2022年2月以来的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玉米、大豆等价格迅速攀升,随着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化趋势,全球玉米等价格略有下滑,但是7月份以来的全球高温干旱天气使欧洲等地区玉米减产明显,后期饲料原料价格预计继续保持高位。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玉米和大豆价格同比涨16.8%、16.1%。这一趋势已逐步传导至国内市场,2022年11月散养生猪每头成本达2 367元,环比涨2.6%,比2018年涨26.4%。要特别关注由成本推动的猪价上涨趋势。 3.4 猪肉消费面临的抑制性因素增多 受国内膳食消费结构调整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城乡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出现下降,猪肉消费需求较正常年份偏弱,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猪肉消费需求刚性增长速度下降。随着扩大内需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猪肉消费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但增速下滑,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等密切相关,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影响猪肉消费增长动能;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猪肉消费需求旺季不旺,未达到市场预期。一般情况下,户外猪肉消费约占四成,疫情的零星暴发及相应的管控措施直接冲击了部分地区的户外消费,进而影响到猪肉消费总量。临近年底,疫情管控的放开使感染人群增加,短期内对猪肉消费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这也是12月猪价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后市展望 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的放开对猪肉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随着感染人群的逐步康复,餐饮行业将稳步恢复活力,猪肉消费能力将显著提升,猪肉市场需求向正常水平回归。长期来看,受政策、市场、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生猪产业结构性调整仍将继续,并逐步达到新的结构平衡,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猪肉稳产保供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猪肉市场供需将保持在平衡偏松格局。但是,要特别关注养殖模式变动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养殖成本增加、全球经济衰退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避免猪市的大起大落。 |
下一篇:2023年二季度猪价行情走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