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肉种鸡的饲养过程中, 温度是养鸡的第一要素, 合适的温度不仅能使鸡群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 节约饲料, 而且能提高鸡只的抵抗力, 减少发病率, 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性能, 增加经济效益。 1 温度对鸡群的影响 1.1 温度过高 育雏温度太高, 饮水量增加、严重或轻微喘气、血管扩张, 易形成僵鸡;前10d温度过高影响食欲、采食量和早期发育受阻, 羽毛生长慢、蓬乱, 易造成脱水。在温度为38℃时, 10周内的仔鸡死亡率达20.8%, 而对照组在26.7℃和15.6℃气温下仅为2%, 而8.3℃没有死亡。成年鸡当舍温高于30℃时, 鸡群就会出现食欲降低, 同时饮水量加大。当温度超过40℃时, 食欲就会彻底废绝并出现死亡。高温引起产蛋率下降, 在25~30℃之间, 温度每升高1℃, 产蛋率下降1.5%, 蛋重减轻0.3g/枚;30℃以上, 产蛋率明显下降;32℃时的产蛋率较21℃下降7.4%, 蛋重减轻5.7%。此外高温使蛋壳质量下降, 软壳蛋增加, 试验证明:在21.1℃时蛋壳厚度为0.347mm, 在32.2℃时则下降为0.309mm, 下降11%。高温会使精液稀薄, 数量减少, 活力降低, 进而导致受精率降低, 将AA+父母代种公鸡放置于气温38~40℃、相对湿度68%的环境中2~3.5h, 精子浓度和射精量立刻减少, 射精量减少1/3, 精子数量较原先减少40%, 且需经5~6d才能恢复正常。高温会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由于持续高温, 鸡只呼吸加快, 如没有得到有效降温和饮水, 鸡体酸碱就会失去平衡, 酸性体液增加, 细胞活力下降, 脏器功能减弱, 如继续增强, 易产生猝死。高温使饲料中的维生素及营养成分快速流失。在加工颗粒饲料经过高温膨化时, 多种维生素如VC、VB会大量流失。 1.2 温度过低 育雏温度较低, 鸡不愿活动、扎堆, 采食量增加、血管收缩, 肠道发育不完全、血液温度和雏鸡体温下降, 腹部、脚部受冷, 易造成冷应缴, 不利于卵黄内营养和抗体的吸收、料肉比提高, 均匀度差, 极易诱发传染性支气管炎, 易滋生细菌, 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育雏舍环境温度30℃时, 每下降1℃可增加维持需要3%, 不利于生长。成年鸡舍温度过低会导致鸡群采食量增加, 正常情况下, 气温逐渐下降时, 每下降3℃, 应给鸡加料5g左右, 才可得到60KJ的热量, 使鸡得到足够的热量, 以维持体温和产蛋水平。低温导致商品肉鸡腹水比例增加, 从腹水疾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来看, 腹水发生主要是由于舍温较低, 空气质量较差。低温还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冬季呼吸道疾病在商品鸡或者种鸡都经常发生。当温度在13℃以下时, 温度下降以非线性变化方式影响产蛋水平, 如在13~9℃的范围内, 会造成轻度影响;在9~6℃之间可使产蛋下降10%~15%;在6℃以下产蛋下降15%~30%。 1.3 温差过大 温差包括鸡舍前中后、笼具上中下和昼夜温差;一般100m的鸡舍正常情况下两端温差在3℃以内, 如果温度相差太大且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 鸡群的采食量会产生一些波动, 导致鸡群均匀度差和产蛋高峰低, 浪费饲料, 对鸡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 肉种鸡不同饲养阶段的温度需求 2.1 育雏期 (0~4周) 初生雏鸡的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 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健全, 前5d是育雏的关键时期, 雏鸡体温从39.4℃提高到41.1℃, 这关系到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前14d受应激影响其均匀度和生产性能, 且这种影响可能要到生产后期才显现出来, 因此, 温度是育雏好坏的关键。 2.1.1 温度指标 温度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育雏室温即鸡背高的温度应达到32~35℃, 以后随日龄的增长, 每3~4d下降1℃, 见表1;1~2d温度求高不求低, 3~4d求低不求高;育雏所需环境温度因季节也不尽相同, 冬季需要的环境温度相对较高, 而夏季相对较低;二是垫料 (纸) 温度要达到30~32℃, 32℃较适宜, 34~40℃垫料 (纸) 温度太高;三是饮水温度要达到26~27℃;四是温度不能忽高忽低, 注意鸡舍前中后和笼具上中下的温差, 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温度的一致性, 昼夜温差不要超过3℃;五是测量真实温度, 即温度计的悬挂高度一定要在鸡背高, 同时不要迷信温度计, 温度只是一个参数, 要多几个测温点。 |
上一篇:蛋鸡养殖真正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春季蛋鸡饲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