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散养户养猪过程中,能繁母猪感染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流产,产死胎、弱胎或木乃伊胎,窝产仔数下降等。引发此类症状的原因大致分为二类:一是受非传染性因素影响,如安静发情、产科疾病、内分泌失调、营养不均衡、环境应激、中毒、遗传等;二是受传染性因素影响,如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后引发疾病所致。在妊娠期不同的阶段,母猪均有可能遭遇不一样的致病因素,因而引发的临床症状会有所差异,如胎儿、胎盘的发育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易导致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传染病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毒性传染病 1.1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后导致生殖能力下降或丧失的传染病。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为单股DNA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数月。该病毒仅感染猪,会感染不同年龄、品种的猪,也感染公猪。猪感染该病毒后,仅妊娠母猪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猪和携带PPV的猪、被PPV污染的物品、携带PPV的公猪精液都是传染源。家鼠也能传播该病。 1.1.1 临床症状 母猪发病后,临床症状有不孕、流产、产死胎、干尸,所产新生仔猪体质弱,容易死亡。胚胎和胎儿的死亡率可达80%~100%。 1.1.2 诊断要点 母猪发情周期延长或胎儿分娩时间变长,产出木乃伊胎——以第一、二胎多见,但食欲、精神状态等方面无明显异常。产出的同一窝仔猪,既有大小不一的死胎、木乃伊胎,又有正常胎儿,出现这种情况应重点怀疑猪细小病毒病。 该病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检测时,可用PCR方法检测胎龄不满70 d的流产胎儿和死亡仔猪的肾脏、肝脏、肠系膜淋巴结的样本。 1.1.3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可治疗猪细小病毒病的特效药,主要是通过对种猪特别是后备种猪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1.2 猪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猪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蚊媒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又称猪日本乙型脑炎。JE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许多动物感染后均可成为传染源,猪是该病毒最常见的感染动物,也是主要的储存宿主。猪乙型脑炎的传染链是“猪-蚊-猪”或“蚊-猪-蚊”,三带吻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猪感染该病毒后,会持续出现2~4 d的病毒血症。猪乙型脑炎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一般情况下每年的7~8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呈散发性流行。 1.2.1 临床症状 母猪感染JEV后常表现为稽留热,体温升高至40~41 ℃,精神不振,食欲消退,饮水量增加。眼眶内的结膜变红,有时会影响视力。后肢行动不便,关节变肿。母猪往往呈隐性感染,分娩时会表现出繁殖障碍,表现为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和流产。公猪感染JEV后往往呈现睾丸炎,且单侧睾丸出现炎症;发病初期睾丸肿胀、热痛,经过一段时间后炎症会消退,但发病睾丸萎缩、变硬。发病公猪性欲下降,繁殖能力丧失,所排出的精液会成为传染源。 1.2.2 诊断要点 诊断时取发病猪的脑组织,进行切片检查,脑组织出现炎性症状且没有化脓是诊断该病的重要证据。要确诊可取胎儿的脑、肝、脾,死胎或胎盘组织,利用PCR法或胶乳凝集试验(latex agglutination test,LAT),检测组织中的病毒。 1.2.3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可治疗JE的特效药,唯有改善猪的饲养环境,消灭蚊虫,接种猪乙型脑炎疫苗等措施,方可控制该病的危害。 |
上一篇:春季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控
下一篇:早春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