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特征包括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成为了这些年威胁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县养殖鸭在1~2周龄的时候开始发病,表现出头颈歪斜、翅腿瘫软、腹泻等状况。结合笔者这些年的诊疗经验,分析阐述下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1、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 1.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这一病症并没有显著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可能,往往在低温、潮湿的季节较多,春季、冬季也多发。鸭的发病年龄一般为10~70d,多见为15~50d。 该病临床表现有缩颈、软腿、嗜睡、保持伏卧或犬坐姿势,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粪便稀薄为淡绿色或白色。鸭的眼周有湿润分泌物黏着,鼻孔流浆液或黏液分泌物。某些鸭病例还会有神经症状表现,像是转圈、摇头、点头、阵发性痉挛等,不多久便抽搐死亡。病程通常为2~5d。 1.2 病理解剖 对病死的鸭进行病理解剖,发现鸭心包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且心包蓄有大量液体,病情较严重的可看到心包粘连,也就是鸭纤维素性心包炎症状。肝脏表现肿大且易碎,有一层灰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覆盖在表面上,容易剥离,这是鸭肝周炎症状。鸭气囊壁增厚且比较浑浊,同样有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在表面上,这是鸭气囊炎症状。另外,还能发现鸭有脑膜充血,水肿积液与点状出血,这是鸭脑膜炎症状。 1.3 实验室诊断 镜检观察。取病死鸭的肝脏组织病料,用15%生理盐水及75%酒精溶液来清洗,再对肝脏组织切片操作,对涂片进行染色检查。可观察到瑞氏染色镜检存有两极浓染细菌,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看到阴性形小杆菌。因此,可诊断是鸭传染性浆膜炎。 2、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技术 2.1 药物防治 关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在鸭群出现应激或者育雏的时候,可以在饲料、饮用水中加入电解质多种维生素、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和氨苄西林钠等,连续使用3~5d。在鸭群发病之后,可以采取盐酸环丙沙星20%、盐酸强力霉素20%、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0%、氟苯尼考注射液10%等来治疗。当然,临床首选氟苯尼考注射液10%联合盐酸强力霉素20%来治疗。 2.2 预防措施 其一,免疫接种。在临床上,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乳剂灭活苗是最常用的防治疫苗,只用对7~10d的鸭群进行1次免疫接种。对于感染严重大肠杆菌的雏鸭,可采取鸭传染性浆膜炎—雏鸭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苗治疗,就7~10d的鸭群采取免疫接种,保证最完善高效的防疫效果。 其二,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在治疗的时候要改善鸭舍环境和饲养条件。要对鸭舍进行定时通风,并做好保暖。选择天气条件较好的时候,9:00打开鸭舍内设置的通风设备,在15:00时候关闭,如此,有助于净化鸭舍内的空气,减少细菌滋生。另外,为了防止突发状况,应勤换垫料。为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在管理中可应用生石灰来干燥鸭舍内环境。且为控制疾病的蔓延和大规模爆发,应采取科学饲养法,采取适宜的饲养密度。对于气温气候突变状况,要预防饲料变质。只有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才能保证鸭子健康长大,减少经济损失。 其三,做好消毒工作。鸭舍消毒这一环节工作的细致与否,会直接影响细菌的留存和传染状况。在消毒的时候,可以将漂白粉放入洒水池中,每过15h进行1次消毒。在水质不好处,应采用新鲜生石灰来消毒。另外,消毒的时候,还应同时做好粪便和肥料清理工作。关于鸭舍中器具、墙壁、地面等一些地方的消毒,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操作。 结语 总而言之,鸭传染性浆膜炎作为一种传染性较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饲养环境差,鸭舍空气不流通、饲养密度大、饲养人员防控意识不足等。对此,除了重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准确诊断以外,还应重点做好防治工作,包括药物防治和一些预防措施,如免疫接种,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做好消毒工作等。针对症状显著的病鸭进行优先治疗,如此,方有助于降低病鸭死亡率,减少饲养户经济损失。 |
上一篇:鸡大肠杆菌频发的原因及防控
下一篇:禽白血病的诊断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