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生猪数字化育种人才匮乏 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的18项新职业信息中就包括了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人才是发展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既懂数字农业又懂生猪育种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有的省份应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生猪养殖企业只占所有企业的20%左右,且多集中在生产管理,而且数据采集仍然以人工为主。配有数字化专业技术人员占15%左右,个别养猪企业依赖上层或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因此,随着数字化设施设备的投入运行,多数养殖企业将面临数字化人才短缺的阵痛。 3、应对策略 3.1 强化生猪数字化育种意识 生猪育种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的工作,国内长期深耕生猪育种事业的养猪企业并不多。成本是养猪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养猪成本要降低,就是要猪产得多、长得快、饲料转化率高、肉品质好,这主要取决于育种水平的高低。国内外研究发现,决定生猪经济效益的各项因素中,基因所发挥的作用比重最大,达到40%左右。因此,对养猪而言,基因水平决定生产水平的上限,育种是突破养猪极限的唯一手段。当前我国养猪业也已经认识到了育种的重要性,2020年12月2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就加快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相关工作指示中就明确了要加强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完善遗传评估体系、加快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在当前农牧产业数字化的关键时期,实施生猪数字化育种是大势所趋。 3.2 加快生猪数字化联合育种 生猪数字化育种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育种数据,包含数据的采集、利用、加工、规范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掌握生猪育种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关键点,需要联合科研机构、核心企业、科技平台等多方力量,同时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缩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打好种业翻身仗。国家也在积极部署相关措施,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当中,育种主攻方向已被锁定。一是要构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国家核心种公猪站+国家生猪战略种源基地”三位一体的育种新格局,支持发展区域性联合育种,破除“数据孤岛”现象,推动育种体系的全面升级;二是要建立高效的智能化种猪性能测定体系,加快全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要大力推进地方猪的开发利用。 3.3 推进生猪数字化育种软硬件建设落地 随着近几年新建猪场的发展,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个别环节甚至已经超越欧美。自2018年,科技类公司如阿里、京东、百度、华为相继入局养猪产业,“智慧猪场”管理也正快速进入我国养猪企业。牧原、温氏等养殖龙头企业均已建立自己的数字化管理中心,通过智能化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生猪养殖水平。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生猪育种企业软硬件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速度还不快、落地慢,生猪育种需要加速度。硬件上,需要研发更加成熟、兼容性强、性价比高的智能化设备。软件上需要推广使用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智能环控、饲喂与称重系统,能够精准地计算种猪选育中的生长曲线、料重比分析等数据;推进猪场可视化系统、猪群声音采集系统、猪群行为分析系统的研发,实现对种猪选育时的视频图像进行个体精准识别,对体型、增重、盘点和异常叫声等数据进行实时抓取,并将数据传输至猪场大数据管理中心,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多维度分析,为种猪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3.4 加快培养生猪数字化育种人才 现代生猪养殖产业正在发生巨变,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速明显,生猪养殖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数字化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数字化育种人才缺乏已成为行业的焦点。因此,加快生猪数字化育种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相关高校应主动对接生猪育种企业、生猪数字化软硬件研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探索实践数字化养猪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数字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适应生猪产业数字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同时,也可采取育训结合的方式,利用大数据中心、核心育种场等平台,开展数字化育种人才培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急需。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与育种产业的深度融合,生猪数字化育种这一创新技术必将给生猪育种产业带来巨大提升,助推我国生猪种业振兴,实现我国生猪种源自给自足。 |
上一篇:蛋种鸡产蛋后期受精率降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