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蓝耳病的由来及危害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猪蓝耳病。Peter G.W. Plagemann推测说,该病是由鼠动脉炎病毒(乳酸脱氢酶增高病毒,Lactate dehydrogenase-elevating virus)通过伤口感染中欧野猪后发生病毒变异而来,这些野猪因被用作狩猎引进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再由野猪与家猪接触传入家猪,后在两大洲独立变异进化,形成了两大独立基因型——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和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主任和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在2017年对472个猪场的39173份血清抗体的监测结果表明,只有0.6%的猪场是猪蓝耳病阴性场,阳性率高达99.4%。并且它几乎参与所有重大疫病的发生,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十分巨大,难以估量。 2、临床症状及病机分析 2.1 两肺大叶中间间质增宽颜色变深、新生仔猪脐带炎等,均是动脉炎的临床表现,为血流动力减弱所致。 2.2 耳朵发绀、眼圈发黑、皮肤晦暗等,这是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为血流减慢、淤流于表皮静脉血管所致。 2.3 育肥猪咳嗽、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气喘等,均是微循环障碍导致肺气不宣的临床表现。 2.4 母猪流产等,是猪蓝耳病病毒导致代谢动力不足、内分泌代谢紊乱,提前中断妊娠“卸载”而“排毒”的表现。 2.5 猪蓝耳病不稳定的猪场,不仅呼吸道病常发生,严重影响生长效率,影响饲料报酬,更有甚者会影响繁殖(流产、发情紊乱等)、加剧产房腹泻、抵抗力下降导致猪群处于“易感”状态。 3、猪蓝耳病在中国的历程 1995年,因引进种猪导致猪蓝耳病病毒传入中国,自此美洲型猪蓝耳病在中国流行;2000年,因引种,猪圆环病毒2a亚型进入中国;2001年,中国养猪业出现“流产风暴”,猪蓝耳病病毒在中国进入了经典变异期,是否因猪圆环病毒影响导致呢? 2004年,在中国流行的圆环病毒变异为2b亚型,是否因猪蓝耳病病毒影响导致呢? 2006年,中国养猪业发生“无名高热”,席卷南北,期间一些科研院所同时分离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入暴发期,是否因“猪圆环病毒与猪蓝耳病病毒”互扰导致呢? 2010年,南方六省试点强制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减毒活疫苗”;2011年,南方暴发反常性“产房腹泻”(事实是2010年底就发生了),其特点是:同一产房“跳跃”发生、反复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发生、腹泻疫苗无效。笔者此时通过实验室抗体监测,发现了一个规律——大多数腹泻严重反复的猪场,猪蓝耳病抗体和猪瘟抗体离散度极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入免疫紊乱期,是否因“高蓝活苗”免疫扰乱了平衡而导致呢? 2012年,种猪伪狂犬病转阳,且沉寂十多年的猪丹毒又死灰复燃,是否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减毒活疫苗免疫扰乱了平衡,加剧了猪圆环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导致呢? 2014年3月,农业部的《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中,取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这一名词;2015年后,陆续在很多规模化猪场检测到猪蓝耳病毒NADC30-like野毒株;2017年,农业部取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强制免疫;2018年,农业部取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批号。 生物界的变异是一种“常态”。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产生的体液抗体持续极短,而且只能作参考,而不同毒株的猪蓝耳病活疫苗都会产生一定效果,从1种到3种,再到7种,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7年和2018年几大事件节点来看,说明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是以细胞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为主的,用疫苗控制猪蓝耳病与毒株变异关系不大、基因测序就更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疫苗毒株的更新永远无法追上野毒株变异的速度。 |
上一篇:冬春季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技术
下一篇:一种鸡毒支原体净化方案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