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始爆非洲猪瘟后,经过几轮大清洗,中国养殖业资本化程度、规模化程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瘟给养猪业带来的阶段性休克,促使中国畜牧产业结构发生了多角度、大幅度调整,那就是作为消费代偿和补充,肉鸡、肉鸭、蛋鸡、牛、羊等在2019-2020年迅猛扩张、积极填空,有的产能甚至翻番,居然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利益面前,多数人把持不住,甚至有点疯狂的味道,他们不顾供求关系,只有一厢情愿的任性,有些跨界投资者居然陶醉在那种“养不好也赚钱的消费红利之中”而不能自拔。“二师兄”缓过气来后,也开始了大资本运营,跑马圈地,扩大产能,一头猪3000元的利润,“二师兄”成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财神。新址新场大规模,成就了一部分人,也害了他们。他们不知道见好就收,老想着跟“二师兄”腾云驾雾,真的是在风口上筑巢、追梦。 从专业角度讲,养殖业不适合大规模、特大规模发展,何况很多跨界资本手中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职业脱离了职责,生产脱离了经营,经营又不得不顺应消费。于是乎,2021年开始,整个养殖业开启了冲浪之旅,真的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养殖业是为了满足消费而存在的,一旦供过于求,消费者给你的就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他们不会关注你赔了多少钱,不会同情你的成本有多高,他们更多是在享受吃不了和越买越便宜的轻松。 资本进入养殖业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帮助产业不断升级,在硬件和软件配置上不遗余力,开始与发达国家接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一应俱全、尽在其中。资本进入养殖业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不断推动规模化的同时,违背专业和产业规律,超出了必要的经营管理能力,导致新建大规模养殖基地在多种畜禽疫情面前难以维持,出现了大亏损、大贬值、大淘汰。 非洲猪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这个局做的有点大,把几大行业巨头都装了进去,他们飞过了山口,品完了暴利,还有什么,还剩什么?那就是从去年就开始的亏、巨亏、久久而不赢。养殖集团和企业负债率直线上升成为普遍现象,资不抵债迫在眉睫,还能撑多久?神鬼莫知,就连自己也看不懂了。那些出身于畜牧业的“大佬”都是代表资本说话的,他们都在为大规模养殖和上市公司代言,他们的发声或许很迫切、很真实,但却没有普遍性,忽略了广大养殖户的生存需求。 接下来,就不得不考虑新冠疫情的影响了,经历了2020-2021,又打了三针疫苗,大家似乎陶醉于成功的防控。没想到的是,德尔塔走了,来了奥密克戎,就在冬奥圆满结束以后,于春寒料峭的3月份,新冠疫情开始多点发生、发展,波及二十多个省市。这不得不令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取高效率、高强度行动。毫无疑问,经验告诉我们,“封控”是最有效的做法。 封村、封小区、封社区、封街办、封乡镇、封城、封乡路、封省路、封国道、封高速。封了,疫情是控住了,其他的一切不得不暂停,给疫情防控让路,给生命让路,有时候理解并不代表适应。封了,就疯了,很多人因为封控而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于倾家荡产,后续影响或在持续加重。 封控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养殖业。鸡苗、鸭苗下不来高速,毛鸡、毛鸭上不了高速,原料进不来,饲料出不去,免疫队、抓鸡队、清洗队都被封在村子里,哪也不让去。如此,整个养殖业就掉进了水深火热之中,熬,熬过了一周,又熬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常常是摁下葫芦瓢起来,不一而足,不一而终。不得已,苗销毁,料断供,产品挤压,放下了屠刀却不能立地成佛,真的是都很难为情。结果就是想卖的卖不了,想养的养不起,想补栏的进不来苗,一切都静下来,只有春愁在澎湃。 疫情下的,大量中小企业、门面店出现了关门停业潮、倒闭潮、失业潮。潮水滚滚而来,淹没了欲望,也淹没了希望。社会消费更是雪上加霜,尽管没有死翘翘,却也开始冰冰凉了。 本来很多大佬,今天盼明天,明天盼后天,一直盼到了今年下半年,他们的计划安排甚至延伸到2023,熬,都在熬,为了遥远的希望。行业如此,产业如此,难不难受?有抖音为证:守店,不去吧,不死心,去了吧,死的心都有”。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 当封控让部分区域的整个行业啥也干不了的时候,去产能开始了,这或许比那种和风细雨的淘汰更残酷。但是短痛有短痛的好处,总不至于让所有人都流尽最后一滴血。爱拼才会赢也不全对,爱拼就容易把命丢掉,所以才有了拼命一说。 相信等疫情过去,国民会有更多的智慧,产业将会更精致、更标准、更健康。发展是有限度的,要在供求平衡中重温旧情,重续旧梦。 |
上一篇:谁是成长能力最强的养殖业企业
下一篇:我国畜禽养殖现状及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