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猪伪狂犬病净化的难点及防控建议

日期:09-12 作者:佚名- 小 + 大

早在1813年,美国人在临床上首次描述了猪伪狂犬病感染牛的病例,病牛表现为极度瘙痒,最后死亡。1849年瑞士最先用伪狂犬对该病进行了命名。1902年,匈牙利内科医生Aujeszky报道了在患病公牛、犬和猫上分离到感染源,并证明这种病原与狂犬病毒不同,始称Aujeszky`s disease(AD)。一直到1910年SchmiedhofferF才发现了该致病因子为pseudorabies virus(PRV)。我国在1947年才首次报道猪伪狂犬病的存在,到目前为止,我国超过95%的猪场均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但是临床上猪伪狂犬病仍然常有发生,尤其是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猪场,复发该病的几率相对猪伪狂犬病阴性场更高。猪伪狂犬病主要导致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弱胎;产房仔猪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死率高达100%;中大猪也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伪狂犬病毒防控和净化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做一总结。

1 猪伪狂犬病防控净化的难点

1.1 一次感染,终身带毒

猪伪狂犬病毒相比其他病毒更加特殊,其可以在猪的三叉神经节和嗅球处潜伏,从而逃避猪伪狂犬病毒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其清除。因此,当猪只第一次感染猪伪狂犬病毒时,无法将病毒完全排出体外,将永远都处于带毒状态,无法转阴。虽然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可以保证阳性猪只减少以及阻断排毒,但是一旦猪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或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时,潜伏于神经系统的猪伪狂犬病毒会再次激活,猪只将再次成为猪伪狂犬病毒繁殖的温床,并向外界排毒,感染其他阴性猪只,造成场内猪伪狂犬病的出现。这就导致猪群出现反复感染猪伪狂犬病毒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猪场防控猪伪狂犬病的难度。

1.2 病毒变异,疫苗保护效果下降

2012年以后,猪伪狂犬病毒基因发生了变异,变异的基因主要发生在TK,gB,gC和gE等毒力基因以及中和抗体基因。哈兽研研究团队基于伪狂犬病毒gB、gC、gD 以及gE等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将欧美分离株归为一大分支,为基因I型,中国分离株与韩国分离株归为另一大分支,为基因Ⅱ型;而基因Ⅱ型又分为2个小分支,2010年前分离的毒株与MinA株和Ea 株为代表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小的分支中,为经典毒株;2012年以后分离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以MinA株和Ea 株为代表的亲缘关系较远,处于另一分支中,为伪狂犬变异毒株。

国内流行的猪伪狂犬病毒主要以变异株为主,这就使得原有的经典株疫苗保护效果下降,导致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流产风暴”,大量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弱胎的情况。目前,通过提升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含量以及增加免疫接种的次数,降低了临床中猪伪狂犬病的发生。但是,经典疫苗仍然不能阻止PRV变异株对猪群的感染以及在场内的横向传播,这给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净化带来了巨大挑战。

1.3 引种监测疏忽,感染压力增大

前两年猪价较好,许多猪场选择扩大规模,大量引进后备母猪。由于在引种时没有监测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导致许多阳性猪只混进猪场,在场内病毒进行循环,出现一个猪场多个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情况,导致场内猪伪狂犬病的情况更加复杂。

上一篇: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

下一篇:猪场蓝耳病病毒传播流行规律与毒株变异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