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非洲猪瘟弱毒感染的决策参考

日期:06-30 作者:王帅彪、陈芳洲- 小 + 大

自2018年非洲猪瘟(本文简称“非瘟”)进入国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生猪供给阶段性严重失衡,猪肉价格飞涨。高额利润驱使各方资本投资养猪行业,2021年底,生猪产能已经超过非瘟前的水平。由于生猪市场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猪肉价格持续走低,而生物安全防控大幅增加了养殖成本,养猪业进入亏损期,降本增效压力巨大。但是,非瘟防控的生物安全成本压缩空间有限,综合养猪生产成本下降难度大。尽管整个行业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非瘟防控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猪群规模的扩张和区域养殖密度的增大,加之部分现金流承压的猪场对生物安全成本的大幅度削减,推高了猪场的非瘟感染风险,局部地区仍然遭受非瘟影响。目前,行业对于非瘟强毒已经有较好的防控和处置的成功经验。但还是无法防控好非瘟弱毒株(基因I型和II型)导致的发病。由于非瘟弱毒株临床症状隐匿性强,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往往场内流行率已经较高,如何处置非瘟弱毒成为了养猪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对非瘟弱毒感染后如何决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希望为行业提供参考。

一、非瘟弱毒的流行病学

基因I型主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传播,在1957年和1960年传入欧洲,目前存在于意大利撒丁岛等地。2018年传入国内的非瘟强毒(基因II型)与2007年传入格鲁吉亚并在欧洲不断蔓延的非瘟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该毒株在国内蔓延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20年,我国哈兽研报道,从田间发现了由于变异、缺失、插入或者小片段替换等方式产生的低毒力基因II型非瘟病毒(孙恩成等,2020);2021年哈兽研再次报道发现了基因I型非瘟弱毒在中国出现并造成慢性感染(孙恩成等,2021)。

二、非瘟弱毒的临床表现

弱毒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比强毒感染的临床症状轻微,以亚急性和慢性为主要特征。

亚急性: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以轻微发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妊娠母猪流产等为主,甚至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程一般在5~30天之间。死亡出现在感染后的15~45天内,死亡率较低且在不同发病案例差异较大(如10%~70%)。

慢性:临床表现多样,体重减轻、间歇热、呼吸道症状、皮肤坏死、慢性皮肤溃疡、关节炎等,解剖病理表现为心包炎、肺粘连、关节积液,病程较长,持续2~15个月,甚至更长,死亡率低。

由于非瘟弱毒的临床症状相对轻微,现场人员不易察觉,加之猪场如果有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经典猪瘟等基础病时,更增大非瘟弱毒的隐匿性。临床发现感染非瘟弱毒时,往往病毒已经存在于猪场一段时间,感染率已经较高。针对野毒的经典“拔牙”技术基本无法用于非瘟弱毒案例的成功处置。

三、非瘟弱毒感染的决策模型

步骤一:感染弱毒评估
弱毒评估:毒株特点确定、抗体检测、临床致病性及临床症状、阳性栋舍非瘟病毒污染情况及其他栋舍的非瘟病毒污染情况(评估感染时间和污染范围等)场线评估:场线的定位(核心繁殖场、一般繁殖场、育肥场等)、场线的规模、生产方式(单点还是多点等)、软硬件是否支撑、是否有可行的疫情处置方案、是否有可以良好执行的团队、场线弱毒处于什么感染情况(表1)

表1 非瘟弱毒感染场线的状态分类

分类

依据

备注

阳性不稳定

病原抗体都检出,且临床症状显著

暴发期,高毒力

阳性稳定,不净化

病原抗体都检出,且临床症状不显著,持续生产

低毒力,带毒生产

阳性稳定,净化中

病原抗体都检出,且临床症状不显著,剔除阳性猪只

低毒力,阳性剔除

趋于阴性

抗原抗体检不出,且42天内病原抗体都为阴性

过渡阶段,有反复风险

阴性

抗原抗体检不出,可正常持续生产

未感染过,稳定后等


       步骤二:尝试检测剔除①常规拔牙:参照野毒精准“拔牙”处置,因为难以早期发现和进行后续猪群排查,非常不适合弱毒株案例的处置,很难根除,成功率较低;②建立防火隔离带:增加处置力度,对于阳性检出栋舍和与之关联的高风险栋舍进行快速整栋处置,这和污染传播范围相关,相较于常规“拔牙”,成功率稍高,和①一样,整体成功率低,即使成功往往会是损失50%以上的惨胜,或者超过两个潜伏周期(42天)以上的阶段性胜利。剔除成功,转为正常生产;监测剔除失败转为步骤三。

上一篇:非瘟常态化下猪场复养的关键措施

下一篇:碳纳米管作为载体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