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和路径

日期:06-20 作者:刘年艳- 小 + 大

4.发展新型产业农民。一是发展组织性农民。自组织,也就是农民相互间,依据产业创新发展的具体要求,组成合作社或者是合作联合社。传统农民实现传统的劳动向新产业转移,成为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的劳动力,在产业经营中得到合理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合伙,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二是引导业主性农民发展。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将新型产业创新作为抓手,通过推进农民资产化的配置创新,依据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将现有资源性资产,主要包括田地、民宅等以不同的形式入股,通过功能转型,为新型产业的创新提供资源。传统农民由原来劳动性农民转变成为业主型农民。三是培育合伙性农民。有些农户有资源,有经营能力,能够担负一定的服务项目,采取合伙办法,推进发展。今后,传统农民依据新型产业发展的要求,与新型产业运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将会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四是壮大产业性农民。随着新型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新型经营实体需要劳动力,另一方面,现有的农民通过培训进入新型产业,传统的农民变成新型产业农民。随着乡村的大发展,新型产业、新型企业、新型职业、新型人员将依据新型产业的创新,比如旅游观光产业、文化体验产业、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以产业链为载体,形成产业大军,由此形成宏大的产业性新型农民队伍。五要发掘一批农村匠人、剪纸工、年画工等能工巧匠,依托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开展职业教育、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培育一批年轻特色手工业创意人才和善于市场运营中高端人才。

5. 构建特色产业服务体系。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体系建设。与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相结合,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网络。在示范、培训、推广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示范与配套。加快优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机械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与市场化。发展经营性服务产业。三是实行政府调节与市场功能融合。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环节,发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作用。

6.创新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是要推动新业态创新。主要通过创意与融合引领产业集群创新来实现。充分运用“+”的手段,推动业态。运用“文化、生态”等+,创新康养、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二是要推动新产业的创新。主要是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新型康养产业与乡村现代综合性服务业。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周延产业相结合,传统产业、新型产业及战略性产业相协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要推动新产品的创新。细分区域市场、季节性的时间市场、不同的人群市场,以市场的需求确定产品的供给进而实现产业创新。四是要推动新型市场的创新。创建在智能化背景下,创建面向市场需求的综合性的产地市场。五是做好存量资产利用创新。主要通过要素化、功能化、资源化、资本化等市场化措施来实现。通过租赁、入股、流转等方式,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条件。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相结合,引导返乡下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相关产业与服务。

(五)实行品牌化发展战略

1. 创新三位一体品牌体系。打造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乡村特色产品牌。创建区域+产业+企业+产品品牌体系支撑。区域品牌的塑造,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内涵及其人们的认知指向,它是标识系统与品牌内涵的有机统一。产品品牌是良好服务的体现与载体,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引领性的文化价值符号。产业品牌是一个产业或者集群为社会提供服务内容与方式的集中体现,所以,不同人群将依据品牌的指向了解服务,体验消费,这是品牌市场价值的充分体现。

2. 发挥品牌体系价值。首先,做好品牌定位。也就是乡村特色产业品牌的市场服务及价值的最集中的体现。创新经营理念、优化包装设计、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档次,推进大宗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品牌化。其次,要做好品牌体系的建设。注重公共品牌塑造,产业品牌培育,产品品牌的创新。通过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服务与推进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市场的形成。第三,创新品牌传播。建立公共品牌与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相互融合的品牌体系。提升用户传播价值,通过现代移动信息平台,实现服务与传播一体化。第四,做好品牌的管理与运营。做好公共品牌使用的监管,使品牌成为产业开发,市场拓展,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3.唱响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加快产品认证、加强营销推介,培育壮大一批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乡村特色手工业、乡土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融合发展,利用国际、国家和地方等专业节庆展会平台,全面推介和展示乡村特色手工业和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具有可观性、可娱性、可参与性的民俗表演、民间艺术等活动项目,宣传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乡村文化提高品质、形成品牌。

上一篇:赵德峰:畜牧业的战略思维

下一篇:从无疫省创建看畜牧业现代化之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