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猪瘟的防控在我国已呈常态化,养殖场(户)在防控非洲猪瘟的过程中更是使尽浑身解数。本文从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西药和中兽药以及中西药联合使用几个方面给出科学的建议,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旨在为养殖场(户)防控非洲猪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物安全体系;西药;中兽药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被列入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病毒的DNA为双股线状DNA结构,其基因组全长约183 kb[1],且拥有多种免疫逃避机制,这给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就目前而言,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既没有特效的药物也无对应的有效疫苗。科学地采用西药,做好生物安全控制,同时使用中兽药对猪的体况进行整体调和。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防控方案,可充分发挥西药和中兽药的优势,在应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中能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 1 使用西药和现代方式防控非洲猪瘟 传染病的发生由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离开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均不能发生。对于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应把握好这三个环节,因此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阻断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的侵袭,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个方面。 1.1 做好灭源消毒工作 在饲养过程中,若养殖场(户)出现疑似由非洲猪瘟或其他烈性疾病引发的死亡时,要及时上报,果断处理,对于污染的猪舍、用具等物品,可用10%甲酚皂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养殖通道用5%的氢氧化钠热溶液消毒,待干燥后撒上生石灰,生石灰潮湿后应及时更换干燥的;污染的猪舍可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干净,并用5%氢氧化钠热溶液进行多次消毒,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火焰炙烤方式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对于独立的猪舍,可用10%戊二醛溶液熏蒸消毒,用量为1 m³空间使用1.06 mL的戊二醛溶液,密闭过夜即可。采取以上消毒措施可保障猪在后续饲养过程中的安全。 1.2 切断传播途径 要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首先需要了解其传播途径,总体而言非洲猪瘟主要通过六种途径传播,分别是引种、蚊虫叮咬或苍蝇、气溶胶、皮肤的伤口、物资和猪的流动。非洲猪瘟具有多样化的传播途径,防控应做到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并加强对养殖场(户)的车辆、人员、物资等的管控。 对车辆的管控应做到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养殖场(户),生猪出栏时可采用转运的方式,先将商品猪运到远离养殖场的地方,再用其他车辆装运。对于场内运转的车辆,同样要做好清洗和消毒的工作。车辆的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如10%二氯异氰尿酸钠喷洒车身以及轮胎。 对人员的管控,要做到进入养殖场(户)应换鞋、洗手、洗澡。饲养员的私人物品,如手机、钥匙、眼镜等物品,也要经过1∶50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擦拭后方可带入场内。人员通道要设计成单向通行,按规定路线走,不走回头路,避免折返导致污染发生。 对饲料等物资的管控,应严加重视,防止饲料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对外来的饲料等物资,可通过紫外线照射、擦拭或熏蒸消毒后再运入养殖场(户)。 最后,要做好传播媒介的管控,杀虫灭鼠要彻底。要做好猪舍的密闭,尽可能把猪场的隔离柱变成实体墙,给猪舍加装防鼠板、纱窗等,防止苍蝇、蚊子、蜱虫等小动物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入猪舍。 1.3 保护易感动物 一般来说,同种动物对同一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也是不尽相同的,如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年龄、体况等都是导致动物表现出不同易感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尚无商品化的非洲猪瘟疫苗,无法通过特异性免疫使猪获得抗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因此,针对非洲猪瘟,目前采取的防控措施是保护猪的健康,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
上一篇:浅谈口蹄疫免疫净化
下一篇:写在非洲猪瘟传入中国44个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