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猪是ASFV的天然宿主,家猪和野猪均易感,软蜱是ASFV的贮存宿主。感染猪和感染猪的肉制品均为传染源,人员、车辆、物资被感染猪污染后,在短时间内也会成为传染源。ASFV以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气溶胶发生短距离的传播。根据我国养猪业和饲养环境的特殊性,ASFV在我国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活猪的跨区域调运,二是散养户的泔水喂猪,三是人员、车辆和物资带毒后的交叉传播,四是引种或外购仔猪的传播,五是饲养密集的地区或热带地区,蚊蝇、老鼠或飞鸟等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后的机械传播。 3 非洲猪瘟的诊断 3.1 临床诊断 ASF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五种。2021年以前,我国流行的ASF主要表现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临床表现为:猪突然死亡,病猪出现高热、扎堆、厌食和呼吸急促,耳、四肢和腹部皮肤发绀等症状,死亡率达100%。临床解剖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脾脏高度肿大、肺炎、肾脏严重出血等症状。2021年以来,我国多个集团化猪场相继出现感染猪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多数猪场精准清除失败等现象。我国军事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分离到一株ASFV的自然变异弱毒株,该毒株感染猪后引发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致死率低,因此在临床上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这会大大增加临床诊断和精准清除的难度。目前来看,ASFV弱毒株感染后猪会出现皮肤溃烂、关节炎和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3.2 实验室诊断 随着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ASFV出现自然弱毒株和疫苗毒株,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同时进行,这对我国当前精准清除ASFV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SFV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红细胞吸附(Virus Isolation-Hemadsorption,VI-HAD)、酶免疫组化(Immuno-Enzyme Histonchemistry,IEH)、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免疫荧光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荧光定量PCR(qPCR)等,其中qPCR技术是目前实验室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ELISA(间接和阻断ELISA)、免疫印迹试验(IB)和胶体金试纸条等。 VI-HAD、DIF等方法适用于ASFV急性病例的快速诊断;qPCR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一次性快速检测多种样品,操作简单,检测量大,是目前实验室检测采用的主要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可在等温(60 ℃~65 ℃)条件下高效、特异、快速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ASFV的现场诊断。 2019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次筛选并推荐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28种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和6种等温扩增类试剂盒,为广大猪场实验室进行ASFV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试剂盒。 ASFV弱毒株出现后,实验室检测手段也必须随之改进。首先,弱毒株的排毒是间歇性的,因此要增加采样的频率。感染ASFV弱毒株的猪在应激后容易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可以在猪场普免常规疫苗后观察,对出现采食量下降、卧地不起和精神沉郁等异样的猪重点排查,可以采用同时收集口鼻拭子、血液和肛拭子的方法,有条件的猪场可以考虑扁桃体刮片采样。最近,有专家提出了腹股沟淋巴结穿刺采样的方法,能更准确地检出带毒猪。 对于ASFV弱毒株还有一个好办法进行排查,即检测抗体。由于ASFV弱毒株的间歇性排毒,抗原检测法很可能检测不到带毒猪,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血进行ELISA方法检测ASFV抗体。目前的难点是如何找到良好的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抗原加抗体同时检测将是筛查ASFV弱毒株最好的方法。 4 非洲猪瘟的精准清除 4.1 非洲猪瘟精准清除的理论基础 ASFV的精准清除技术俗称“拔牙”,是中国养猪业和兽医界对ASF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实质上这是特定猪场内ASFV的净化手段,该方法是通过及时清除阳性猪、防止病毒扩散从而达到净化ASF和保住猪群的目的。 ASFV的感染静默期比潜伏期长1 d~3 d,被感染的猪刚开始表现临床症状还未向外界排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空当及时清除被感染的猪,防止病毒扩散。ASFV的潜伏期通常为5 d~19 d,该病毒有两个检测窗口期,分别是感染第3天左右(鼻、口腔中可检测出病毒)和感染第5天左右(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病毒),这两个窗口期决定了ASFV检测是处于钻石期、黄金期还是黄铜期、烂铁期(表6)。 |
下一篇:吉林省无疫小区的建设与评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