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保业篇

中兽药产业发展之困

日期:05-02 作者:董瑾泽- 小 + 大

最近,一场由某网络大V引发的”连花清瘟”风波,再次让中医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还一度波及到了中兽药领域,引发了中兽药可信度的讨论。传承几千年的中兽药在近代的发展道路上常伴随着各种“质疑之声”,中兽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兽药 有效VS无效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中药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人的治疗,在中兽药方面,两千多年前就已随着人类认识、使用而发展起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兽药产业由小到大,已逐步发展成为门类较为齐全、品种相对多样、技术较为成熟的行业,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作用。尤其随着当前国家对于兽药市场抗生素使用的管控,中兽药对养殖业倡导的“无抗养殖”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农业农村部就曾发布“探索使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中兽药等产品替代抗菌药物。”的指导方针。一时间“中兽药替抗”成为了行业热点。当然,不管再有群众基础和政策背书,也要经过“有效性”这道坎,养殖归根结底要考虑经济效益,对于畜禽疫病的防治,中兽药到底有没有效呢?

在这里有两种声音,一个声音认为中兽药是有效的,对动物疫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使动物机体产生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力,减少其耐药性,能很好的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治病还得是西药,中兽药没有效果,但是能提高畜禽产品溢价。因为消费者对使用了中兽药产品的畜禽产品,会有天然好感,至于经济效益提高了多少,也并没有确切的数据去衡量。

其实认为中兽药没有效果的,也并不是凭空说的,当前中兽药市场确实有品质良莠不齐,药材品质不达标,优劣难辨的情况。其炮制方法、配方搭配、原材料质量及给药方式上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药效的发挥。且中兽药制剂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直接增加了养殖端整体成本,若养殖端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会对中兽药甚至整个中医药学产生质疑。在这里,对错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要知道任何医学门类都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因为一部分的“糟粕”就全盘否定中兽药、中医药。中医药和西医西药不应该是对抗互替,需要的是联合互补。我们既要看到中兽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避免用西医西药的框架和体系来考核、评价中兽药,我们要做的是权衡好利与弊,科学合理的利用好中兽药,从而实现健康养殖,最终提高养殖效益。

中兽药掣肘难题出在哪里?

中兽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兽药产业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中兽药制剂产品还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标准,由于中药材原料产地不同、生产日期不同,其质量和功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在中兽药提纯技术、浓缩技术、质检技术还相对落后,无法充分保证中兽药产品质量,阻碍中兽药产业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发展。在评价标准上,目前尽管在中兽药管理中强调了“传统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的原则,但依然沿用着现代医学的评价标准。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教授史万玉就曾表示,“中兽药是有效的、安全的、质量也是可控的,从中医理论来看,是可以解释清楚的,但是可能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就会认为无法解释清楚是什么成分在起效。”

其次,部分中兽药企业生产中所应用的设备较为简陋,生产工艺研究水平低,自主创新不足,常规产品大量低水平重复生产,市场竞争力不强。

此外,中兽医人员断层,重药轻医。据悉,目前只有河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设了中兽医方向。一方面中兽药行业企业缺少专业的中兽医药人才,另一方面临床中兽医专业人才也远远不能满足养殖市场的需要,致使不能对症下药,进一步影响中兽药产品的防治效果,最关键的是传统中兽医药抽象、难理解、中兽医理论与临床使用脱节,懂中医的人才临床经验少,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中兽医理论基础又较差,使得优质的中兽药产品很难在临床上进行有效的推广,较难有效的为养殖业服务。

上一篇:疫情影响下的新版兽药GMP验收现状

下一篇:我国兽医诊断制品管理概况与监管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