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保行业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渐趋于市场饱和,而从2000年左右奔赴市场一线的业务人员,而今大多已过不惑之年,这批人发展走向无外乎三条路径,一是自主创业,二是继续活跃市场,三是转投其他行业。今天我们不聊自主创业的和转投其他行业的人员,但就继续活跃市场中的普通业务人员来进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群体指的是传统中小企业的市场人员,不包括头部企业,以这个群体为基础来和大家共同探析一下他们的现状和未来机遇。 一、传统中小企业市场人员的现状 1、年龄段构成。年纪大概都在四十岁左右,五十岁以上的不乏其人,鲜有九五后,这个行业基层市场人员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2、家庭状况。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和车贷。他们越来越少听到来自周围人的表扬和夸奖,反而是更多的人等着自己对他们的褒奖,时光易逝,容颜易老,转眼间,自己也成了那个被家庭所需要的人,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3、心理状态。再也没有初出茅驴时“三分天下”豪情和勇气,更没有未成家之前的洒脱,每天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负重前行。行业广为流传一句话来形容市场人员“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虽不是十分恰当,但也基本反映了市场人员的辛苦程度。 4、战绩指数。大多还停留在一年做几十万的量级,少部分能够做到一百万以上,鲜有做到二三百万的,正所谓,时代前进,但是业绩却止步不前,甚至稳如磐石,徒蹉跎了岁月,衰老了机体,沧桑了容颜。 5、生存路径。靠一两个老客户维持,有的甚至是十几年固定一两个客户那里,普遍开拓新客户能力较差。部分市场人员甚至是蹲点服务,更有少部分在当地充当起了经销商的角色。 6、品质诉求。期望效果好,价格还低,甚至价格越低越好,也就是所谓的高性价比,但是在产品的规范方面往往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想当然认为那只是企业的事儿,规范与否和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只要效果好就行了,殊不知,一个绳上的蚂蚱,蹦不了他,又岂能飞了你? 7、产品种类。寄希望于品类齐全,认为产品越全就会卖的越多,甚至寄希望于企业成为百货商店,要啥有啥,请思考,互联网时代,百货商店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了?是普通饭店生意好呢还是特色饭店生意好呢? 8、品牌意识。对品牌诉求不是特别强,业务员的量级基本上相当于合作伙伴量级的呈现,以此来讲,也就意味着合作伙伴量级大多也不高,以至于很多业务人员受利益驱使的时候,很容易就根据自己意愿来切换不同厂家的产品,就如切换电视频道那么简单,殊不知,切来切去,就把自己切没了。 9、政策诉求。政策越高越好,甚至希望企业可以做部分适当亏损产品,以此来体现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让自己更容易突破市场,更有个别市场人员会认为,量上不去,是因为政策不够好所致,把挣钱与否,挣钱多少,往往归结到企业的政策力度,试问,营销人员实现高收入的途径只要政策足够好就能吗? 10、朝秦暮楚。个人本身体量就不大,还同时兼职几个企业业务,内心总是认为兼职企业越多,可能机会就越多,可能就会更好的满足客户,美其名曰,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长此以往,自己没有做出来区域品牌影响力,也没有树立良好的区域信誉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卖货郎”,致使深度合作伙伴也丧失了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机会,久而久之,把门店做成了杂货铺,把产品做成了地摊货,把人做成了低三下四的踹货者(厚着脸皮把货硬塞给养殖户)。最终使生意门可罗雀,难以为继。 11、没有大单品意识。心中几乎没有大单品概念,也不会专注于打造某一个单品,而是客户要啥,或者说认为啥好卖,就销售啥,甚至给客户推荐产品都懒得做,致使企业升级换代的新产品在他这里就被屏蔽了,相反,可能抱怨产品不够多,升级不够快,经常呼唤更好的产品能够出现,时间一长,致使自己的市场范围内没有一个可以拿的出手的产品,就像一个长期行走江湖的武者,外行面前耀武扬威,一旦遇到行家里手,瞬间秒怂。 12、学习和成长不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很少走出去学习,更很少投资于学习,甚至企业内部培训都很少参与。他们从骨子里认为学习太虚,不够实惠,是在浪费青春。其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有量变才能够引起质变,这种现象在于,他们不能很好的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协同来看,以至于,顾得了头,顾不了尾。 13、自我规划不够。大多数的市场人员没有明确的个人发展规划,以至于不惑之年,还没有搞懂自己是谁,自己要到哪里去,怎么去的问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也是持续累积的结果。正所谓,今天的结果是有数千个昨天沉淀而成,但明天的结果呢?取决于你今天的努力。 |
上一篇:临床实用型中兽药研发推广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