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偶见于绵羊、山羊、骆驼和鹿。病的显著特点是持久拉稀,逐渐消瘦。 1 病原特点 该病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形态为短杆菌,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尿中存活7天,在粪便污染的牧场、泥土存活数月至1年,水中能活 163天。3%来苏儿30分钟、3%福尔马林20分钟、10%~20%漂白粉20分钟、3%~5%石炭酸5分钟能杀死本菌。加热到65℃下30分钟,80℃下1~5 分钟可杀死。 2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特点 病畜是主要传染源,病畜粪便含有细菌,污染饮水、草料,健康牛、羊通过消化道感染,幼畜和青年牛较易感,多数在幼龄时感染,经过很长的潜伏期,到成年时才出现症状。特别是在母牛怀孕、分娩和泌乳时易出现症状。怀孕牛可通过子宫传染给胎儿。该病散播缓慢,流行期长,呈地方流行性。 (2)症状与病变 病牛初期间断性拉稀,以后顽固性拉稀、粪便稀薄,常呈喷射状,恶臭,带有气泡,病牛逐渐消瘦,随着病程延长,病牛精神不好,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粗糙,贫血,眼窝下陷,泌乳量减少,甚至停止。严重下颌、胸垂和腹部等部位出现水肿。直肠检查时可触摸到肥厚的小肠管。一般经过 3~4 个月衰竭死亡,有的拖延到半年到两年。体温常无变化。 羊、鹿等动物症状与牛相似,表现消瘦贫血,下颌水肿,被毛粗乱,腹泻不是常见症状,直至死前数天出现腹泻,有的则呈轻泻或粪便变软,常因衰竭或肺炎而死亡。 (3)实验室诊断 根据症状、病变可作出诊断。可疑病畜用棉拭子取直肠擦物,死畜用回肠黏膜涂片,抗酸染色检查确定。有条件时作细菌分离培养。畜群检疫可用变态反应和血清补体结合反应。该病应与肠结核、胃肠卡他、内寄生虫病等区别诊断。 3 预防与控制措施 预防本病重在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对幼牛更应该注意给以足够的营养以增强其抗病力。一般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只,如果引进应对新引进牛隔离、检疫。在发病地区每年定期进行检疫,及时淘汰病牛和检疫阳性牛。国外有该病疫苗,有条件的牛场可定期注射疫苗。 病牛要隔离饲养,病牛粪尿及病牛厩舍用具应及时消毒。严格防止易感动物接触这些污染的东西。经济价值较高的病牛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采用中西医方法给予治疗,同时喂给多量优质青干草,并经常补充矿物质,以增强牛的身体状况。 |
上一篇:牛腐蹄病的诊断与防控
下一篇: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