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非洲猪瘟疫情下不同批次化生产的对比及总结

日期:04-01 作者:王海峰,白天等- 小 + 大

2)人员低频长期休假安排。在错开生产高峰期,可以视情况而定进行人员排休,以36d批为例,以2个批次为一个休假周期,即15人有60d休假时间,并且一次可以排休2~3人,因此每人休假10d左右,这样可以缓解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下猪场员工休假及隔离的问题。

3)物资集中进出。由于批次化生产计划性较强,一般情况下种猪场可以储备2~3个月物资药品等,进行集中静置,分批消毒、入库,降低物资处理人员疲乏而简化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

4)疾病控制。批次化生产的全进全出管理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母猪疾病的水平传播,例如猪流行性腹泻(PED)等。

5)对猪群接触少。批次化生产在猪群处置上相当于简化隔离,尽量减少猪群调动,从而降低猪群接触风险,同时由于同批次同单元摆放,而且猪群滚动式利用,因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免疫的同质化,提升猪群健康度以及免疫力。

3.2  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国内养猪批次化生产属于起步阶段,很多场区刚开始接触并使用,导致老员工的抵触以及质疑,操作的简化让部分员工认为会影响生产,加之不熟练,导致的生产成绩不稳定、批次中断、“撞车”等情况加剧了这种质疑,而部分管理人员在实行批次化时也会沿用传统观点,导致批次化不是在减负增效,而是在加负减效,因此现有生产人员需要从上至下,转变传统观念,向高效、精简思维方式去转变,即在不影响生产成绩的前提下减负,增加一些必要操作。

精准批次化生产可使繁重的管理工作变得简单高效。批次化生产进行合并批次简化生产,这样便于集中管理、集中操作,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此外,集中生产后,猪场还可以就生产情况对每批次猪群进行生产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后续批次生产,为猪场持续、稳定及均衡生产积累经验。

精准批次化生产势必会导致管理方式以及模式的改变。传统生产中猪群的配种、测孕、转产、分娩、转保育等工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需要管理人员每天不断地核对并安排当天的任务,经常会出现遗漏、传达不到位或者执行有偏差等问题,导致生产的混乱以及不确定性等因素,而批次化生产可以套用生产计划表(表5),可以非常直观的把一周、一月甚至一年的工作安排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工作可以量化,更好地进行分配。

再者,由于人效的提升,精准批次化生产过程集中化的工作量,会导致在生产高峰期时,需要场区内多部门联动协作,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配种、分娩高峰期时,饲养员、技术员、区组长在保证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全场联动,及时有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弱化人员定岗定编模式以及弱化饲养员与技术员的界限,饲养员向饲养技术员进行转变;弱化产房与配怀舍技术员界限,技术员进行全面培养,共同参与产房与配怀舍的技术工作,同时也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也符合猪场对人才向全方位发展的方向。此外,精准批次化生产后,一旦批次类型确定,生产流程也会随之确定,各个部门只要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操作,生产成绩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由于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后,导致的生产混乱甚至生产成绩出现大幅下滑的现象。

上一篇: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下一篇: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申请要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