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类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生猪死亡,直接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猪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较为系统的分析论述,期望能够为从事此类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些许建设性意见。 生猪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疾病类型多样,常见病包括猪瘟、猪口蹄疫、猪流行性腹泻、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这些疾病均会对生猪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一些疾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在诊断时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如何有效开展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生猪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疾病与养殖条件、检疫情况有一定的关系,这要求必须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始终秉承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求最大限度降低生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1. 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1.1 猪瘟的症状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发的疾病,有着高度传染性与致死率的特点,且在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猪瘟的潜伏期一般在5~7d,最长可以达到21d,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急性型猪瘟的病猪会出现口渴、眼睑浮肿、行动缓慢、眼结膜发炎、寒颤、拱背、头尾下垂,会有紫红色斑点遍布在外阴、四肢、腹部、嘴唇、耳根,不久会出现便秘,粪便呈灰黄色。除此之外,较多病猪会出现神经症状,比如磨牙、倒地抽搐、痉挛。温和型猪瘟的病猪体温可以达到40℃~41℃,腹下部会出现瘀血和坏死的症状,病程可以达到2~3 个月。从病理变化的角度来说,可以肉眼看见病变是小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广泛性出血和水肿变性。相比于急性型猪瘟,亚急性型病猪的全身出血病变症状较轻,但是肺炎和坏死性肠炎的变化较为明显。温和型猪瘟病理变化一般是较轻的,常见的病理变化有淋巴结呈水肿状态、膀胱黏膜有少数的出血点。 1.2 猪瘟的诊断 猪瘟对生猪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稍有延误则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所以务必重视诊断工作。在猪瘟的诊断中,多采用综合诊断的方式,必要时开展实验室诊断。在综合诊断中,病猪先便秘后下痢,在初期会出现皮肚发紫的症状,中后期则会有出血点。若是病猪未出现并发症,则有着较为明显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在剖检中可以看到病猪的结肠会呈轮层状溃疡,尤其是回盲口有明显的轮层状溃疡。 1.3 猪瘟的防治 在猪瘟的防治中,需要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免疫接种,二是开展免疫监测,三是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四是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原则;五是做好猪场与猪舍的隔离、消毒、卫生工作。 以免疫接种为例来说,当前可有效预防猪瘟的疫苗有三种,一是猪瘟活疫苗(I)- 乳兔苗、猪瘟活疫苗(II)-细胞苗、猪瘟活疫苗(I)- 淋脾苗。比如在使用猪瘟活疫苗(I)- 乳兔苗时,可以采取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大小病猪均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按照每头1mL 稀释,需要注意一点,此疫苗禁止与菌苗同时去注射。再比如使用猪瘟活疫苗(I)- 淋脾苗时,若气温不足15℃,则在疫苗稀释后必须在6h 内使用完;若是气温在15℃~27℃,则必须在3h 内使用完,应尽量将注射时间选在生猪进食后的2h。 2. 猪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2.1 猪口蹄疫的症状 猪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接触性传病,有着发病率高、易感性、传染速度快的显著特点。口蹄疫病毒有着较强的外界环境抵抗能力,比如可以在被污染的土壤、饲草、毛皮、饲中存活,并可以长时间保持传染特性。猪口蹄疫多发生在每年的秋末、冬季和早春,春季是高发期,潜伏期通常在1~2d,显著特征是病猪的蹄部有水疱,体温可以达到41℃~42℃。另外,病猪多会有较为显著的全身症状,包括精神不振、食欲减少、蹄冠与蹄踵发红,若是出现继发性感染,则病猪的蹄壳可能脱落,哺乳母猪的乳房会出现水疱和烂斑。 2.2 猪口蹄疫的诊断 在猪口蹄疫的诊断中,主要是检查病猪的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价稽查是否存在水疱和溃烂。在病理剖检中,若是仔猪因为心肌炎而死亡,则剖检后可以发现心肌松软,且心肌切面会呈现淡黄色的斑纹,也可以出现血性肠炎。 2.3 猪口蹄疫的防控 在猪口蹄疫的防治中,需要将隔离、预防、消毒、治疗有机结合起来。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病猪,使用戊二醛溶液对猪舍环境实施全面的消毒。 3.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3.1 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所引起。在症状表现上,病猪的显著特征为脱水、排水样稀便、呕吐,因为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有一定的相似,所以要做好鉴别诊断。各种年龄的猪均会出现流行性腹泻,尤其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更易发病,成年公猪的发病率较低。病猪的粪便稀如水,颜色表现为灰色或灰黄色,在进食后会出现呕吐的情况,精神与食欲随之变差。当猪的年龄越小时,通常症状会越严重,比如1周内的仔猪在腹泻后的2~4d即会死亡,成年猪的症状主要是厌食和呕吐。 |
上一篇:仔猪阉割并发症的防治
下一篇:怀孕母猪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