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三大系统:知识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知识系统代表科学;经济系统代表交易;社会系统代表交流。这三个系统都有其核心的内容:科学的底层逻辑是严谨,交易的底层逻辑是公平,交流的底层逻辑是公正。所以严谨、公平、公正,就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底层逻辑。长期主义服从于底层逻辑,企业战略制定更多考量底层逻辑会相对稳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快速发展或者说野蛮生长了40年。40年来有很多企业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代表所有成功都是可以借鉴的,有些恰恰需要引以为戒,因为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基于底层逻辑,我们预判一下2022年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或者为哪些变化埋下伏笔。 预判一:养殖产业面临消费、成本、效率三大变量,2022年可能集中释放,消费疲软、成本攀升、效率提高而效益下降。生猪养殖因为产能的无序扩张,加上对暴富神话的迷恋,将会长时期影响养殖效益,这一场内卷如绞肉机般绞碎个别企业的非理性、非善意的梦幻,最终将上演一出“霸王别猪”。 1. 消费。消费变化也包含三个变量,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2022年整体经济特别是普通阶层收入下降几成定局,消费能力会降低,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经过2年多猪肉高价的调节,使得对猪肉的依存度有所下降,消费习惯特别是肉食品出现变化。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以及老龄化使得消费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放大,值得长期关注。 2. 成本。成本包含养殖成本和附加成本。养殖成本必然关联原料价格和劳动报酬;附加成本则包含防疫成本、环保成本以及腐败成本。原料价格高位波动是大势,平均成本在抬高;劳动报酬经过高猪价的催化剂,加上少数企业间的非理性人才竞争,报酬增加几乎不可逆。生猪养殖防范“非瘟”以及“蓝耳”等破坏性强的疾病所投入的防疫成本逐年增加,且并非高枕无忧,像一只空中盘旋的“黑天鹅”。 3. 效率。集约化与家庭农场之争、智能养殖与传统养殖之争、高楼养殖与平房养殖之争、专业化与产业链之争,归根结底是效率之争,并非效益之争。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多生孩子是效率,孩子孝顺是效益;人们总是认为,孩子多了总有一个孝顺,结果往往是:孩子多了一个都不孝顺的概率远大于独生子女。所以教育很重要!这个教育包含文化和文凭,单从孝顺这个效益来看,文化教育远重要于文凭教育。 预判二:饲料产业面临“集团化扩张、中型企业寻租、小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1、集团化扩张,含四种扩张方式:产能扩张、产业链扩张、资源扩张和混合扩张。 产能扩张,采取的是相对简单的收购,优点是产权清晰,缺点是产能不代表销量。关键点在于,集团企业是否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团队控制力、产品渗透力和平台服务力。也就是说,在收购产能的同时,不仅释放产能,还收购了具有粘性度销量背后的群体:客户和用户。 产业链扩张,这几年已经热火朝天,饲料向养殖、屠宰延伸,养殖向饲料、肉食品延伸。正大、新希望六和、通威、禾丰等企业已经明确将自己定义为食品企业,牧原快马加鞭进入屠宰,铁骑力士在特色蛋品、天邦在特色肉食品等都势在必得。 资源扩张,自去年以来大北农如火如荼,激活、整合各方、各种资源,以势能、动能相互滚动,实现爆破式资源扩张。 混合扩张,就是依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不同程度运用以上三种扩张方式,寻求突破点。 2、中型企业寻租。新时期的寻租包括股权寻租、资本寻租、产业寻租、政策寻租和平台寻租。 股权寻租和企业扩张是相向而行的。最容易股权寻租的中型企业,一定具有区域龙头的优势,在某一特定区域具有地利、人和,或者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特别是具备某种稀缺资源,这些都是扩张型企业关注的要素。 资本寻租基于对农业未来的预判。现阶段各行各业发展都遇到一定的瓶颈,乡村振兴大旗下,农业一直在吹风,风吹草动,草木皆兵,只要与农业相关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至少有人这样认为,而资本的嗅觉一直灵敏。资本对中型企业的关注度较高,符合资本投资或投机的各种属性。因为大企业如果做得好就没有多少投资价值,缺乏操作空间;做得不好等于接盘,资本不傻。小企业太小,孵化时间太长,不符合当下资本的脾气。 |
下一篇:整个畜牧产业陷入全员豪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