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庭农场一类的养殖个体,受资源的限制,想加速,尤其是想超速,条件不具备,所以,刹车没那么重要。而对于资源丰富的大企业来说,有政府的支持、资本的加持、大企业的光环,想加速是十分容易的。所以,从2019年以后,我们看到养猪业的大干快上现象主要体现在大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 开过汽车的人都知道,车速越快,对刹车的要求就越高。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大企业,就像一辆百公里加速能力很强的豪车,却配了个拖拉机的刹车,甚至根本没有刹车,所以,一旦道路出现状况,几乎是失控的。 精通管理的人都知道,大企业是骆驼,要求稳;小企业是兔子,要灵活。大企业因为体量大,在高速下的惯性更大,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刹车距离。也就是说,即使你刹车了,车也会凭着惯性冲出一段。所以,在大企业的的决策力中,预见性十分重要,它决定了你能有多长的应对时间。 预见性包括三个要素 1、信息搜集 2、信息处理 3、信息延申 所谓的信息延申,就是我们通过数据能敏锐地发现什么,推理出什么。从复盘2021年可以看出来,具有较强预见性的企业,可以快人一步,甚至可以割韭菜。我们以前曾说过,割韭菜的本质,是利用认知能力差的经济行为。2021年,企业在全年猪价平均价较高的情况下,经营结果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既有养殖水平的问题,更多的是预见性(能力)的差异。 预见性是决策的前提,而决策机制则是决策力的安全门。复盘2021,我们看到有些大企业的动作明显是十分冒进的。在防非能力、成本能力都不具备大举扩张基础的情况下,居然也敢疯狂地扩张,显然,决策机制肯定有问题,要么是决策机制形同虚设,要么就是大股东一言堂。 如果说比资源,像中粮家佳康这样的央企,无论是拿地、资金,还是地方政府的支持,显然更具优势,但中粮为什么没在冒进上吃亏?和它的决策机制有关。中央办公厅曾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意见》提出,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是党的组织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法定地位,在企业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也就是重大决策研究“先党委后董事会”的原则。在民企,尤其是大型民企中,如果大股东有“一言堂”的习惯,那么,决策机制就只能是形同虚设。所以,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选择尤为重要。不仅要专业,而且要敢于直言。 在行业处于上升期和稳定期的时候,决策力的重要性不太突出,而在剧烈的振荡期,决策力甚至可以说是第一生产力。 四、系统力 本轮产能的疯狂扩张,大型饲料企业的进入“功不可没”。如今的新增产能中,大型饲料企业占据较大份额。不过,2021年的成绩单中,由饲料而进入养猪的企业也是亏损的主力军。其实这些年,大型饲料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都很不错,出于趋势和竞争的需要,向下游延申本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缺乏养猪的系统能力上。 由于疫情损失带来的养猪暴利,驱动了很多大型饲料企业跑步进入养猪业。但养猪远比做饲料要复杂。这些企业在没有具备系统能力和人才复制能力的情况下,贸然扩大产能,以为自己硬件先进,无非再挖几个高手来就可以搞定。殊不知,养殖业的系统能力绝非是围绕“种、料、养、管、防”五环搞一个系统文件。更需要通过执行力和团队协同来实现系统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软(件)硬(件)两手都要强。事实上,很多从饲料跨界过来的企业,硬件够硬,但软件也太软,所以,当市场急转直下的时候,它们就成了那群裸泳的人。 陷入亏损后,新希望在总结中提出了“由于扩张快,管理能力被稀释”的反思,有一定的道理,当然,绝不仅仅如此。 五、纠偏力 做企业,不可能保证每一次决策都完全正确,所以,要建设企业的纠偏力。这种能力就像双桶洗衣机中的脱水桶一样。可能衣服丢进去的时候是偏重的,但启动后转个几十秒就可以恢复平衡。我们发现,在养殖业中,大家更倾向于利益最大化思维,而忽略了损失最小化。这一点,应当向资本市场学习。资本市场上盛行止盈、止损的概念和原则,其实,这是一种被动纠偏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