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农业部规划的养猪重点地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核心地区之一。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预防越发引起整个养殖业的重视与关注。猪瘟与猪蓝耳病均是急性、传染性疾病,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更为严重的是二者混合感染呈现出逐渐增加态势。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防控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当地生猪养殖业病害预防工作提供帮助。 病害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旦出现势必会给养殖户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猪病单一典型病例逐渐减少,混合感染或者是多重感染却随之增加。猪瘟、猪蓝耳病是常见猪病类型且经常发生混合感染,由此导致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及早诊断、积极防控是降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带来危害的重要手段。故本文从当地实际出发,对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防控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生猪养殖业病害防控工作提供帮助,最大限度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1、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虽然近些年我国诸多猪场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养殖管理,但由于猪自身生长习性及其特殊养殖条件所限,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季节。猪瘟病毒以及猪蓝耳病毒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生猪养殖业要想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就需要扩大养殖规模,在生猪接触过程中容易因咳嗽或者是打喷嚏而导致以上2种病毒交叉感染,仅有呼吸道侵入体内后发病。一旦发生混合感染,在短时间内即可大面积的扩散和蔓延,当前混合感染发病率约为60%,死亡率则高达80%。一般情况下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生猪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1℃,如果是母猪则表现出明显的厌食情形,症状持续时间为7~14d。部分生猪表现为耳朵发红并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加重而转为淡蓝色。仔猪的潜伏期多在4~7d,具有起病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并且伴有明显的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厌食等症状表现,有超过1/3的猪群死于起病72h内。经解剖病死猪进行医学观察和判断发现,一般情况下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侵犯的主要器官为肺部,肺间质增大为其病理改变,切开气管可见内部存在大量的泡沫状液体,全身的淋巴结明显肿大,肾脏形态结构异常,以凹凸不平为主,在肾脏表面广泛分布有出血点。 2、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关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包括症状体征、血清学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已经对混合感染的生猪症状体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但除了猪瘟以及猪蓝耳病外,尚有其他猪病会导致生猪出现高热、厌食、呼吸急促等症状,误诊风险高,故单纯依靠症状体征不足以确诊。血清学抗体检测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生猪体内相应病毒抗体进行测定的一种检测手段。感染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后激活了生猪体内免疫系统,在病毒刺激下源源不断地形成相应抗体。在收集生猪血液样本之后以3000转/min离心10min后收集血清并进行稀释处理,将稀释之后的血清样本分别滴在检测板上进行ELISA检测,利用酶标仪对各个检测孔中的光密度(OpticalDensity,OD)值测定即可。如果检测2种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表明感染相应病毒且为混合感染,某一个结果呈阳性则为单一病毒感染,均为阴性则表明未发生感染。病毒核酸检测是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在采集生猪血样后进行扩增处理,利用猪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试剂盒、猪蓝耳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即可。相较于血清学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但检测费用相对较为昂贵,故各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3、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措施 由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往往具有高致命性,一旦扩散蔓延势必会对养殖户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予以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①及时隔离。生猪间相互接触是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感染、扩散的重要途径,故在发现病猪或者是疑似病猪后迅速采取隔离处理有助于避免病毒在不同生猪之间的传播。隔离疑似病猪或病猪的房间需要远离猪舍,并且做好消毒工作,利用具有杀菌功效的消毒液仔细清洁隔离间的每个角落,利用空气消毒灯对空气进行消毒,最大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致病菌浓度。对于隔离期间死亡的生猪,除了对隔离间进行彻底消毒外还需要无公害处理病死猪。 |
上一篇: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2)
下一篇:猪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