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建立预警体系 疾病防控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构建猪病风险预警体系,经常性开展重大猪病及生物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和研判,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和风险控制措施,将猪病风险降至最低。很多猪场经常采样检测,但没有科学的监测方案,不仅效率低下、费钱费力,还影响检测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反而贻误疾病控制时机。监测是摸清猪场疫病的本底、系统掌握猪场疫病发生与流行状况以及危害程度、评估免疫效果和猪群健康状况、协助健康管理的一种手段。因此,要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监测结果要与猪群生产成绩、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免疫程序等进行综合分析。 2.7 重视ASF防控 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已入侵我国田间猪群,并可引起慢性感染发病。变异毒株的出现,ASFV(非洲猪瘟病毒)隐蔽性更强,感染猪群呈现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晚、排毒不规律的特点,母猪繁殖性能下降和生长育肥猪慢性病例增多,难以做到早期监测,其传播范围更广、污染面更大,今后还可能会出现不同基因型毒株的重组,防控和根除难度更大。因此,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很复杂,任务很重,是猪场工作的重中之重。ASF防控要素很多,特别强调以下4点: (1)继续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借鉴扬翔“铁桶模式”,采取一切措施将病毒堵截在猪场之外、猪舍之外、猪体之外,特别是减少引种、卖猪和购买饲料等物资的频次。建立缓冲和中转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加大对买猪卖猪相关人车物的消毒与监测,加大对进场快递的监控、消毒。 (2)经常性开展科学监测工作,特别是猪场环境样本(猪场周边道路、运输工具、出猪台/中转站、场区大门、生产区猪舍内环境)的检测和对猪只采食情况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3)通过优化管理模式、改善养殖环境、提供精准营养方案、借鉴“奇昌模式”“阳光猪场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猪群健康度,提高猪群感染阈值。 (4)在实施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精准扑杀、定点清除”时,要防止病毒在猪场内扩散和传播,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程度与范围,以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对于清除的发病猪和感染猪及其污染物,应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禁止发病猪和感染猪进入屠宰、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 2.8 重视PRRS防控 猪蓝耳病通过气溶胶、精液、接触等多途径传播,加之PRRSV的不断变异、重组毒株毒力返强等问题使蓝耳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相对非洲猪瘟而言,蓝耳病的防控要更复杂,难度也更大。PRRS防控要素很多,特别强调以下4点: (1)加强引种检疫、隔离、驯化,结合生物安全措施和管理手段,将引进不同毒株的几率降到最低,从而减少PRRSV重组和变异,保持猪场优势毒株不变。 (2)持续监控蓝耳病感染状态。密切关注猪群的异常表现,特别是采食量和饮水量、日增重等生产数据,保育、育肥猪群呼吸道症状,母猪群流产率和木乃伊胎比例,肺部、胸腺和淋巴结病变等。收集新生仔猪出生后断尾的尾巴、去势处理中的睾丸和脐带血进行检测,采集组织样品进行病理分析,监控和评估猪群蓝耳病动态。另外,需要监控PRRSV1-4-4 L1C变异毒株。 (3)在使用疫苗防控PRRS时,猪场内只能使用一个毒株的弱毒疫苗,尽量减少疫苗的接种频次,不要随意加大疫苗接种剂量,免疫疫苗前必须对猪群状态(包括健康状况、抗原阴性还是阳性、抗体水平等)进行评估。 (4)在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础上,使用芪板青颗粒等中药加强重胎母猪、断奶仔猪和猪只混群期间的保健,减少各种生产应激和环境应激,对防控PRRS很有必要。 |
上一篇:2021年鸭病流行动态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