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侵害猪的呼吸系统,该病最大的危害是难治愈,即使治愈后的猪也不会快速生长,料肉比转化率低,形成所谓的“僵猪”,给养殖户的养殖效益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且该病的净化工作非常困难,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一旦出现该病,该菌将长期存在,很难净化,危害严重。 一、病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通常为球杆状或杆状的胸膜肺炎放线菌,病猪或带菌猪都是传染源,正是这种病原菌感染猪只才会使其致病,这种病原体体积不大、形状各异。菌体表面被覆荚膜,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呈现革兰氏阴性。根据病原菌毒力及荚膜多糖不同划分为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以血清7型为主,2、4、5、10型并存。该病原菌不稳定,若将其长期置于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死亡,消毒剂对它的杀灭作用大,通常,放置在65℃的环境中15min左右就会死亡,放置在5℃的环境中则在6—9d后死亡。 二、流行病学 1、流行情况 各个年龄段及各个品种的猪都是易感动物,发病时间上还呈季节性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4-5月份和9-11月份发生,带菌猪正常情况下发病率低,有的还不一定发病,但是如果遇到圈舍环境条件差,如通风不良、湿度不适宜、空气质量不佳等等的应激情况下,很容易诱发该病,表现不同程度的患病;断奶后的6周至6月龄猪多发。重症病例多发于育肥晚期,死亡率约20%-100%不等,这可能与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有关。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场或猪群之间的传播,多数由于引进或混入带菌猪、慢性感染猪所致。 2、传播方式 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猪的支气管、肺脏和鼻汁中,病菌从鼻腔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饲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密集饲养、通风不良、气候突变及长途运输等诱因可引起本病发生,因此又称为“运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呼吸道感染,以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途径进行病原菌的蔓延。有时急性发病,能从一个猪栏“跳跃”到另一个猪栏,通过较远距离的气溶胶传播或通过猪场工作人员的衣服、胶靴、仪器或用具造成的污染分泌物的间接传播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三、临床症状 人工接种的潜伏期约为1-7天。 最急性型 猪突然发病,开始体温41.5以上,精神沉郁,不食,短时的的轻度腹泻和呕吐,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后期呼吸高度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从口鼻流出泡沫样淡血色的分泌物,脉搏增数,心衰、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在24-36小时死亡,个别幼猪死前见不到症状。病死率高达80%-100%。 急性型同舍或不同舍得许多猪患病,体温40.5℃-41℃拒食,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由于饲养管理及气候条件的影响,病程长短不定,可能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亚急性和慢性型 多由前者转来,不自觉的咳嗽或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异常呼吸,经过几天乃至1周,或治愈或症状进一步恶化。在慢性猪群中常存在隐性感染的猪,一旦有其他病原体经呼吸道感染,可使症状加重。慢性型多数病猪是由急性经治疗后转为慢性,病猪常常眼睑泡肿,常常有腹泻的发生,病猪身体消瘦,没有食欲,状态不稳定,但是体温稳定无异常,处于短性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变成僵猪,不能保持料肉转化。 最初暴发本病时,可见到流产,个别猪可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和不同部位的脓肿。 四、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 主要变化是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可见患病猪流血色鼻液,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炎病变多发生于肺的前下部,而在肺的后下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常出现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质区域坏死区。其早期病变颇似内毒素休克病变,表现为肺泡与实质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
上一篇: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2)
下一篇:仔猪红痢的诊断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