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蛋鸡:各日龄段鸡只均可感染,产蛋期鸡群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病鸡活动减少,精神沉郁;采食量不变或降低、采食时间延长;鸡群拉稀,料便,粪便白色或绿色;蛋壳颜色变白、变薄,软壳蛋、畸形蛋比例上升,产蛋率先下降后回升,呈现明显V字型规律(感染后15~20 d产蛋率下降20%~30%不等,日降蛋幅度在1%~3%,之后产蛋缓慢恢复,但恢复期较长且较难恢复到原来水平)。 4 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 水禽:脑间质性水肿并呈炎性细胞浸润;大脑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肝细胞渗出,表现间质性肝炎;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生殖系统粘膜毛细血管充血、细胞变性脱落,卵泡膜充血、出血并充满大量红细胞,呈出血性卵巢炎。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心脏、脑、卵巢、肝脏和脾脏等部位。 种鸡/蛋鸡:脾脏肿大;肾脏肿大;卵泡液化、出血、变形等。 5 治疗 目前来看,尚没有一种药物能对黄病毒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多数采取对症治疗等措施加以控制。唐维国使用清热解毒中草药(含板蓝根、金银花)等增强鸭体免疫力的药物,同时添加抗菌素(头孢等),连用6 d,病情得到控制。李玉峰等报道应用中药扶正解毒、清热燥湿药物,配合多维、抗生素等有一定疗效。刘子勇等提出,提高鸭体抗病力、控制继发感染、饮水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及清热解毒中药对控制该病有一定效果。黄迪海等用转移因子辅以抗病毒中药对28周龄发病种鸭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以上诸多方法虽然对黄病毒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从病理学角度出发,仅仅是切断黄病毒增殖途径,对于已发病鸭群不能发挥有效治疗效果。 6 预防 由于黄病毒危害极大且缺乏针对性治疗药物,免疫预防成为防治该病的最佳途径,蛋鸭集中区免疫覆盖率在70%以上;目前来看,黄病毒活疫苗免疫1次或2次后效果良好,未见复发报道;免疫黄病毒灭活疫苗区域(开产前免疫1次,1 m L/羽),复发率在10%~20%,较高的区域可达40%~70%,见表3。
经过十年时间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四年时间的免疫摸索,国内对种鸭、蛋鸭黄病毒病的免疫体系(开产前免疫2次活疫苗,青年鸭开产前1个月集中免疫1~2次)已经日趋成熟,种鸭、蛋鸭已经具备合理的免疫程序,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可使该病达到良好的控制状态。但是,随着肉鸭、种鸡、蛋鸡等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其临床发病规律的研究、免疫情况的调查和防控措施等还需要国内专家及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 |
下一篇:防非保猪六字失败教训和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