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自2018年8月3日农业农村部报导第一例疫情以来,养猪从业者经历了恐慌、不知所措(2018年)、逐步建立信心(2019年)、自信满满(2020年)等阶段。2020年下半年非典型基因缺失毒的持续感染,给信心倍增的养猪从业者们当头再来一棒,再次打击养猪人的信心,但各专业养猪人不会再象以前那么慌乱,存活下来的养猪从业者这几年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上参加不定期的内部闭门会议,养猪企业共享最新防非措施,养猪公司都形成自己的应急预案。针对ASF野毒(含自然条件下弱化野毒)株感染,精准剔除方案已经被普遍应用和广泛认可。对于非典型双基因缺失株,原来的精准剔除方案基本上不奏效,相关临床实践还在探讨中。北方11月-次年3月是高发期,南方则是4-8月;ASF流行呈常态化,规模猪场如何防控ASF,有以下观点供养猪同行参考: 一、ASF防控原理/策略 1、防范原理 病毒性疾病,一般都是以防为主。近几年针对ASF的防控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猪病防控原理还是依据“疾病三角(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结合猪场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综合防控方案。 (1)传播源: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2)易感动物:家猪。目前国内饲养的各品种猪只,对ASFV均易感; (3)传播途径:带有活ASFV的载体与猪发生接触的各种方式。主要有人员、猪、物资(投入品、饭菜、工具等)、车辆、飞鸟、老鼠和昆虫等。 由于没有可靠成熟的ASFV疫苗,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毒灭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猪群免疫力;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减少或杜绝猪与活ASFV接触的机会。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首当其冲的是提高全体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升级完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严格执行日常的生物安全审计。经历过ASF的猪场,员工普遍会认可做生物安全实际上是最省钱、最省力和最有效的方法。 2、控制策略 百密难免会有一疏,万一ASFV进来,就需要有相应的对策。 (1)加强异常猪只的日常监测:一旦检测到病毒,马上启动应急预案。 (2)及时更新ASF应急预案。野毒应用精准剔除方案;非典型基因缺失株,视具体情况以栋舍为单元部分清群、全部清群或“艰难维持”。 二、ASF的防范原理和要点 有位行业专家说过,非瘟是坐在轮椅上的病毒。除了自然界的力量,雨水和大风能够带来病毒更快的传播以外,“毒库”和“毒车”成为这次疫情大爆发的丑恶帮凶。 1、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每个猪场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此前的ASF防控得失经验,认真梳理ASFV的来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人员、投入品、饭菜、车辆、病猪、老鼠、鸟类、苍蝇等在特定条件下都会携带ASFV,图1所示的每个病毒来源背后都有成百上千万元损失的案例。这些可能的来源要引起足够重视,稍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带来几千万元的损失。
图1 ASF病毒来源与传播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