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仔猪腹泻疾病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发生流行率较高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规模化养殖模式之下,由于养殖数量较多,养殖密度较大,再加上气候环境很容易发生恶化,十分适合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造成腹泻疾病的传播流行。猪腹泻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如果没有掌握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就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很容易导致防治失败。 仔猪腹泻疾病是当前威胁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长发病和高发病,同时也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生长发育不良、大量淘汰的一种主要疾病。近年来,通过调查能够发现在很多企业化规模化养殖场,因腹泻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总数占到了总死亡率的38%以上,并且年龄越小发病之后表现出来的死亡率越高。 1 发病原因 1.1 传染性因素 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原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了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原多种多样。常见的病毒主要包含了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肠胃炎病毒、轮状病毒等,临床上以呕吐腹泻排出的粪便,腥臭难闻,混杂有大量气泡为主要特征,并且在粪便当中经常会夹杂没有消化的凝乳块和没有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的仔猪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周龄以上的猪群死亡率相对较低。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主要包括了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以及魏氏梭菌,发病之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症状,对仔猪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大多呈现腹泻症状或败血症症状,排出的腹泻呈现黄白色或者鲜红色。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腹泻主要包括了球虫和各种线虫,会严重影响到猪群的生长发育,排出的粪便颜色呈现黄褐色或者灰褐色,1d~2d之后机体严重脱水腹泻,4d~8d之后严重脱水死亡。传染性因素造成的仔猪腹泻是威胁最为严重,传播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类型。 1.2 非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了营养调控不当和饲养管理不科学。营养性腹泻主要与饲料成分密切相关,母猪营养较好,乳汁偏稠,乳汁当中干物质和乳脂比例相对较高,仔猪采食乳汁之后会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由于乳汁所产生的母乳较为粘稠,乳汁当的水分不能够被机体很好的吸收,再加上缺乏充足的清洁饮用水,仔猪很容易喝污水或者喝尿液引发腹泻疾病。仔猪出生之后由于胃肠道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酶分泌不足,胃肠道内容物pH值较高,小肠绒毛发育较为迟缓,胃蛋白酶活性较低,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能力相对较差,饲料当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者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不足,存在严重的营养缺乏,均会引发消化不良。另外饲料当中粗纤维含量过高或者微量元素添加过多,造成肠道当中的吸收功能障碍,也会引发严重的腹泻症状。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刺激,例如环境温度过低,断奶之后母猪和仔猪分离,饲料发生变化,温度湿度过高,空气不流通,有害气体刺激等多种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一旦上述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之后,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造成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引发腹泻。另外,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冰冻的饲料和没有加工处理的饲料,均会造成中毒性腹泻的出现。 2 疾病诊断 在进行仔猪腹泻疾病诊断过程中,应该判定该种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对于非传染性的腹泻疾病应该从养殖管理、饲料营养调控等几个方面入手,而对于传染性腹泻疾病应该做出有效的实验室诊断,采集病灶进行严格的病原分离鉴定,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同时采集患病猪的小肠黏膜组织和粪便组织进行寄生虫检测,观察粪便和肠道组织当中是否存在寄生虫虫卵或者球虫卵囊。另外通过对猪粪便的pH值进行检测,还能够进行判定是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一般细菌感染排出的腹泻物呈现碱性,病毒感染的排泄物呈现弱酸性碱性3 综合防治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同时还会存在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相互促进诱发腹泻疾病的传播蔓延,除了各种致病原参与之外,养殖环境和卫生情况以及饲养管理方案的合理与否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规模化养殖场中仔猪腹泻疾病防控应该始终贯彻和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的卫生防疫措施,如此才能够有效控制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 |
上一篇: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
下一篇:猪营养代谢障碍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