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I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I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于 1921 年在肯尼亚(非洲东部)首次报道,但该文章提到早在 1909 年时就发现有类似疫病流行,且主要在肯尼亚的欧洲殖民者引入的家猪群体中暴发。所以非洲猪瘟最早还被称为“东部非洲猪瘟(east African swine fever)”。考虑到非洲野猪(疣猪、丛林猪等)感染后不发病且非洲存在森林循环(野猪与软蜱相互感染传播),所以推断非洲猪瘟病毒可能早已在非洲大陆出现 。后期追溯调查显示,1921 年,在赞比亚东部省份(非洲中南部)也发现有类似疫病发生。随后,非洲 Maasstroom 地区(南非东北部,1928年),安哥拉共和国(非洲西南部,1932 年)和马拉维共和国(非洲东南部,1931 年)均报道发现该病。至 1950 年,非洲东部、南部和中非南部均已发现该病。但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传入西非以及欧洲葡萄牙(1957 年)、西班牙(1960 年)等国家后非洲猪瘟才开始被全世界关注和研究。 1957 年后在欧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流行的毒株均为基因 I 型毒株(基于 P72 基因 C 末端序列分型),因此基因 I 型毒株也曾被称为 ESAC-WA基因型,即欧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西非流行 株(Europe,South America,the Caribbean andWest Africa,ESAC-WA)。伴随着葡萄牙、西班牙经过 30 多年的根除净化成功,2000 年之前除意大利撒丁岛(基因 I 型)和非洲存在非洲猪瘟(24个基因型皆有)外,其他国家均全部消灭非洲猪瘟。但 2007 年基因 II 型非洲猪瘟传入格鲁吉亚后,全世界再次陷入基因 II 型的流行扩散中,欧亚大陆北部(俄罗斯,2007 年)、东欧(乌克兰,2012 年)、中欧(波兰,2014 年)、西欧(比利时,2018 年)、东亚(中国,2018 年)、东南亚(越南,2019 年)、南亚(印度,2020 年)、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2020 年)和加勒比地区(多米尼加,2021 年)均相继暴发非洲猪瘟。2021 年中国报道在临床样本中发现基因 I 型非洲猪瘟病毒,与当前流行的基因II 型强毒株差异显著。基因 I 型毒株在亚洲区域属于首次发现,国内目前尚无专业介绍,没有全面展示基因 I 型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与研究现状,为此作者就此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1 全球流行概述 自非洲猪瘟首次被报道以来(1921 年),早期发现的毒株因技术 / 年代久远等原因未进行基因分型。目前可追溯的最早明确的基因 I 型毒株可能是 1957 年首次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 57 毒株(Lisbon 57,Genbank-AF301537),后经序列比对, 认 为该毒株最可能来源于刚果民主共和国。随后,第二次传入葡萄牙并在欧洲蔓延的里斯本 60 毒 株(Lisbon 60,AF301539)、1962年西班牙毒株(Madrid/62,AF449461)、1964 年法国毒株(Fr64,FJ174374)、1968 年葡萄牙自然 弱 毒 株(NH/P68,DQ028313)、1985 年比利时 毒 株(BEL/85,AF449466),1988 年葡萄牙软蜱分离弱毒株(OUR T88/3,AM712240),以及在南美洲发现的 1979 年巴西毒株(Brazil/79,AF302809)和在加勒比海地区发现的 1979 年多米尼加共和国毒株(DomRep/79,AF301810)等也均属于基因 I 型。上述国家 / 地区(除非洲和意大利撒丁岛),通过多种根除策略,均成功根除该病。即截至 2000 年,基因 I 型毒株理论上只存在于意大利撒丁岛、非洲地区和欧洲部分实验室(用于致病性和疫苗研究)。 非洲猪瘟病毒的 24 个基因型在非洲均有分布,其中基因 I 型主要分布在西非。据报道,1959 年塞内加尔共和国(西非西部)有非洲猪瘟疫情确诊。1973 年,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西非东南部)发现过非洲猪瘟疑似病例(未官方确认),但直到 1997 年官方才正式确认本地存在非洲猪瘟。1982 年,喀麦隆共和国(非洲中西部)报道有基因 I 型毒株流行。但西非的基因 I 型毒株流行蔓延主要开始于 1996 年,由科特迪瓦共和国开始逐步扩散传播至贝宁共和国、佛得角共和国(1996—1999 年)、多哥共和国、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1997年)、塞内加尔共和国(1996—1999 年、2001 年和 2002 年)、加纳共和国(1999 年)、冈比亚共和国(1997 年和 2000 年)、布基纳法索(2003 年),直至传入马里共和国(2016 年)。此外,基因I型毒株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非洲中部,1967年)、安哥拉共和国(非洲西南部,1972 年)、姆库兹(南非,1979 年)、纳米比亚共和国(非洲西南部,1980 年)、赞比亚(非洲中南部,1983 年)和津巴布韦共和国(非洲东南部,1990 年)等国家也有被分离的报道。进一步分析显示,同属于基因 I 型的毒株可以进一步被 P54 基因分为 a、b、c、d 四个分支。占比最大的 Ia 分支毒株主要来源于欧洲和南美洲地区,Ib分支毒株主要来自西非国家(还包括最早传入欧洲的 Lisbon 57)。而 1960 年传入葡萄牙的 Lisbon 60 被划为 Ic 分支,1979 年南非毒株(MZUKI/1979)被划为 Id 分支。结合血清群分型差异(Lisbon 57 毒株和 Lisbon 60 毒株分别属于血清 1 群和血清 4 群),可以推断分别于 1957 年和 1960 年传入葡萄牙的基因 I 型毒株可能为不同来源毒株。 |
上一篇:蛋鸡免疫程序制定与调整
下一篇: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