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和关节,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睾丸及附睾的炎症,母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胎衣停滞,常伴发子宫内膜炎;公牛发生睾丸、附睾、前列腺和精囊的炎症。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不例外,对牛的繁殖性能造成严重伤害。 一、临床症状 布氏杆菌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牛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牛表现为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6——8个月,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弱特;母牛流产前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流产前2——3日会出现阴唇和阴道 黏膜潮红肿胀,从阴道流出淡红色透明恶臭的分泌物,流产后常伴发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从阴道内流出红褐色污秽恶臭的分泌物,可持续2——3周。流产后经治愈可发情受孕,也可能出现屡配不孕可不育。 乳房炎也是牛布氏杆菌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初期表现产奶量下降,乳汁品质差,可能出现乳房局部增温、肿胀、疼痛和变硬。 有时因腕关节、跗关节及膝关节的炎症,出现关节肿痛、跛行。公牛发生睾丸及附睾炎症,睾丸肿大,触之疼痛。 二、诊断 临床上,在排除母牛发生机械性流产的基础上,如妊娠母牛流产并出现产后胎衣滞留、不孕及公牛发生睾丸肿大时,应怀疑是本病,但不能据此作出最后诊断,还应与毛滴虫和胎儿弯杆菌引起的传染性流产进行鉴别诊断。毛滴虫流产多发于怀孕后的1——3个月,弯杆菌性流产多发于5——6个月,而本病引起的流产多发于6——8个月。可利用胎儿的真胃胃液、肺、肝、脾及病牛乳汁、关节液作为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或采用凝集试验检测乳汁、血清中的抗体,最终达到确诊的目的。 三、治疗与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防疫制度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对未发病地区或未发病牛场,则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牛群中引种;对疫区和发病牛群,应定期进行检疫,隔离阳性感染牛,用消毒奶喂犊牛,在犊牛6月齡时应用布氏杆菌19号疫苗接种,对失去饲养价值的阳性牛应及时淘汰;定期对牛场的环境、饲槽、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尤其是对流产和分娩胎儿、羊水、胎膜等要进行妥善处理。 本病的治疗药物主要选用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可采取以下方法: 长效土霉素2000毫克,稀释后分点皮下注射,结合使用硫酸链霉素,用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静脉注射。 四环素2~3克,一次内服,每日4次,或链霉素1克,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周。 |
上一篇:冬季养羊九大常见疾病的防治
下一篇:牛不反刍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