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当前,畜牧养殖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动物疫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阻碍畜牧业稳定发展。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能够有效防控动物疫情,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健康。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存问题,探讨了新时期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完善对策。 近年来,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等一幕幕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作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当前该项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执法人员不足、执法环境不良、执法力度不强等,影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存问题分析 1.1 执法人员不足 畜牧养殖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畜禽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极大的增加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强度和压力。但是,当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数量却并不多,无法很好的满足工作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完成动物检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同时也要完成本该由畜牧主管部门所管理的兽药饲料执法、生猪屠宰监管等各项工作。在畜禽动物养殖、屠宰、销售全过程中,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结构均需要参与到其中,由于工作内容繁琐,工作人员缺少,导致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再加上部分畜禽动物私屠窝点多且隐蔽,进一步加大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压力。 1.2 执法环境不良 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工作人员接触的是基层养殖场户、畜产品经营者,这些人员大多是农民出身,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法律意识,不知悉《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散养户,由于没有意识到畜禽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会出现逃避、拒绝检疫的现象,甚至会导致矛盾冲突的出现。在畜禽动物强制性免疫工作中,大部分养殖人员均选择不佩戴畜禽标识,反映加挂耳标会导致动物相互撕咬影响发育。此外,一些畜禽动物私屠窝点较多,并且大多选择在凌晨进行违法屠宰,无法及时有效查处。总的来说,由于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环境不良,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及工作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3 执法力度不强 执法人员作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其自身执法意识和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执法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执法人员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执法工作流于形式,无视各项规章制度,严重影响执法效果。同时,由于执法工作压力大,个别执法人员为提高工作效率,忽视对畜禽动物养殖现场的监管检查,仅仅是通过养殖场户所呈送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核便匆匆了事,降低了监督执法工作力度。此外,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执法工作制度,但是却存在落实、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各项制度的价值作用,这也是影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2 对策探讨 2.1 强化执法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新时期,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要重视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防疫等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现有的宣传形式的基础之上,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介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宣传公示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促使基层养殖场户正确认识卫生监督、检疫、屠宰监管等各项工作,减少工作阻力。要密切和基层养殖场户、屠宰企业、兽药经营人员的沟通交流,引导其积极配合完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确保生产经营者能够遵纪守法,优化工作环境,保证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 |
上一篇:加强畜牧执法体系建设思考
下一篇:动物诊疗法律法规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