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刚刚上完课,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姜润深就匆匆赶往巢湖市苏湾镇一家养鸡场,“现在是种鸡繁育的关键时期,不放心,我去现场,场里人心里才踏实。 ” 姜润深的时间表上密密麻麻,除了上课,他基本都在全省各地养殖户中奔波,开展科研攻关,做技术培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养殖业发展上。作为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肉鸡遗传改良专家组成员、全国禽业标准化工作组委员,他带领“家禽育种与生产”团队,在家禽新育种技术、新品种培育、饲养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目前我省唯一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的蛋鸡新品种“凤达1号”背后就凝聚着姜润深和团队无数的汗水。安徽荣达禽业股份公司是一家蛋鸡养殖公司,但苦于找不到好的品种,公司经营一直不温不火,这也成了公司负责人刘家荣的一块心病。2006年,姜润深到公司调研,一筹莫展的刘家荣把这位大学来的年轻教师当成了救星,连连求助。姜润深被打动了,也被激起了斗志,他下定决心把养殖场当作练兵场,一定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漫长的蛋鸡新品种培育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因为鸡场在山区,山深路远,他经常带着学生吃住在场里,一住就是好几天。奔波在学校和养鸡场两点间,他一年的往返路程总计就达2万公里。这条艰辛的科研之路他走了10年。 2016年,我省第一个蛋鸡新品种 “凤达1号”终于从姜润深手中诞生。该品种蛋鸡产蛋性能高、遗传稳定,成为我国蛋鸡主推品种之一。近三年累计推广应用商品代蛋鸡4000万只,带动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上千人,总产值约70亿元,总利润约10亿元。该成果获得2019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越是难题越有攻关的勇气,姜润深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要聚焦产业“卡脖子”问题,攻下一个个“堡垒”,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发展。几年来,他立足我国家禽产业技术需求,聚焦家禽遗传育种与生产技术研究,在家禽新品种培育、育种技术、饲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转化应用,主持培育了3个家禽新品种 (配套系),获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评第十三届安徽青年科技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章”“安徽省畜牧兽医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除了在课堂、实验室,姜润深最喜欢到养殖户中,他带领团队长期深入生产一线,仅校企合作签约技术服务的企业就有6个,每年开展授课和现场技术指导1000多人次,成了很多养殖企业的“守护神”。 安徽木子禽业合作社的社长李朝木,一直对安徽的地方鸡种宣州鸡有情结,但苦于不懂育种技术而不敢发展宣州鸡产业。2016年底,姜润深在宣城搞培训,李朝木正好参加了培训班,会后他找到姜润深,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姜润深当即就答应下来。宣州鸡是主产于宣城市及周边的一个古老鸡种,原种散布在民间,姜润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寻找原种鸡。 2017年元旦刚过,姜润深就和李朝木、宋晓明(当时任宣州区畜牧局副局长)到民间寻找种鸡,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走遍了整个宣州区农村,直到春节前,终于收集了700只符合标准的种鸡。截至目前,在姜润深的指导下,公司培育出3个宣州鸡新品系,筛选出“木子凤”宣州鸡配套系,基本达到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让一个古老的鸡种重新焕发了生机。 ” 肉鸽是我国特色家禽类别。潜山市鸽农汪余庆,半辈子从事肉鸽养殖。由于种鸽多年自繁自养,生产性能退化明显,养殖效益不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姜润深,把难题告诉了他。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但动物育种的普遍原理是相通的,我便查阅资料,请教同行专家,设计方案,想着一定要帮帮他。 ”姜润深说。从2014年起,他边学边用,摸着石头过河,开展肉鸽良种培育。经过几年努力,肉鸽的生产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市场上具有较大优势。姜润深给新鸽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柱1号肉鸽。目前该品种已经成为我省第一个被批准中试的肉鸽品种,同时育种核心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对姜润深来说,科研攻关是一种充满挑战的冒险,服务农户是一项美好的事业。 “看到养殖户在我的指导下能够增收致富,看到我省养殖业不断做大做强,这种喜悦无与伦比! ”姜润深说。 |
上一篇:中国动物遗传育种院士——熊远著
下一篇:薛敏开:搂抱鸭业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