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鸭瘟及鸭霍乱的鉴别诊断

日期:09-29 作者:李新涛,鲍学莲- 小 + 大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鸭场逐年增加,鸭病在临床上发生频繁,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鸭瘟和鸭霍乱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两大传染病,临床发病症状较为相似,均有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水增多、羽毛蓬松等且常常混合感染,难以辨别,误诊率很高。本文从在临床显著特征、剖解病变、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叙述,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1 病原学
  1.1 鸭瘟
  又名鸭病毒性肠炎,病原为鸭瘟病毒,以高热、血管损伤致使组织、体腔出血及消化道粘膜的疹性损害、淋巴器官病变和实质器官退行性变化为特征。病毒在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1.2鸭霍乱
  又称鸭出血性败血症、鸭巴氏杆菌病。鸭巴氏杆菌多属A型,少数见于D型。巴氏杆菌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太阳直射数分钟即死亡;对酸、碱及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1%火碱、3%来苏尔和70%的酒精等常用消毒药均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2.1 鸭瘟
  主要危害鸭和鹅,各种年龄的鸭易感,不传染鸡、鸽及哺乳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水是鸭瘟病毒的自然传播媒介。鸭瘟常年不断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以春夏之际、秋季流行较为普遍。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 d开始零星发病,经过3~5 d进入流行发展期和高峰期,多在发病后4~6 d死亡。鸭瘟流行范围较广,在整个鸭群流行约需2~6周。若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2.2 鸭霍乱
  各种家禽和野禽易感,鸡、鸭、鹅、火鸡和鹌鹑最容易感染。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粘膜或皮肤外伤。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两季及气候多变的春季最容易发生。急性病例一般在数小时至2 d内死亡。雏鸭常呈流行性发病,死亡率可达80%以上;成鸭多为零星或间歇性发病,尤其在正产蛋的母鸭中多见。
  3 临床症状鉴别
  3.1 鸭瘟
  俗称“大头瘟”、“肿头瘟”,流泪和肿头是其最突出特征。患鸭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头颈部肿大,眼结膜肿胀充血,尤以泪管口的周围最为明显。鼻腔流出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物,倒提病鸭时从口腔流出褐色液体,张开口腔拉出舌头可见粘膜上有出血点或灰黄色假膜;粪便初为灰白色,后变为灰绿色甚至绿色,亦有部分呈褐色,有特殊气味,有的病鸭肛门周围的羽毛常被灰绿色稀粪污染,翻开鸭肛门,可见泄殖腔粘膜水肿和出血。死亡时眼睛充血,嗉囊空虚无食物,手摸时感到松软。
  3.2 鸭霍乱
  俗称“摇头瘟”,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鸭精神萎顿,尾翅下垂,呆立,闭目打盹;行走无力,不愿下水;拉稀,粪便呈灰白色或绿色稀粪,有时拉红色、淡红色或深褐色,恶臭味;头、颈不肿,呼吸困难,不时发出咕噜声响,摇头,口鼻流出带泡沫粘液。死亡时口、鼻流稀血水,嗉囊里充满饲料,手摸感觉硬实。
  4 剖检变化
  4.1 鸭瘟
  以食道、泄殖腔和眼睑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和伪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剖检可见皮下、胸腔和腹腔浆膜上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炎性水肿,皮下组织黄色胶样浸润液,以头颈部更为明显和多见;心外膜、心冠状沟、心内膜以及心肌等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肝脏质地脆弱易破裂,呈棕黄色,有不规则灰黄色和灰白色的坏死点;胆囊肿大,充满粘稠的胆汁[5];脾脏不同程度肿大[5],呈暗褐色,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病灶;肾肿大、有小点出血;鼻孔及鼻窦有污秽的分泌物,喉头及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有时喉头可见有灰黄色伪膜,气囊内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灰白色渗出物;食道粘膜充血、黄褐色假膜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或坏死,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最为严重,产卵母鸭常见卵泡出血、破裂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上一篇:多病原背景下猪蓝耳病防控措施探讨

下一篇:猪脱肛手术如何缝合?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