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病理变化 将发病牛进行剖检,可见其病变主要表现为食道粘膜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瘤胃粘膜也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且瘤胃的内容物干燥。网胃和瓣胃的内容物也较为干燥。将周围剖开,可见其黏膜也出现充血和出血病变,还伴随有较大面积的溃疡和糜烂。出现异物性肺炎的病牛还可见气管及肺部出现炎性病灶和出血性的坏疽病变,四肢和蹄部表现为表皮的缺损,并外附痂皮。病牛的颈部皮下组织可见有较为严重的水肿,水肿部位可以蔓延到咽喉部以及食道的周围。对于病程较长的病牛,其水肿甚至可以延伸到体内的脏器。通过对食道、咽喉以及舌部的部位进行镜检可见横纹肌出现坏死和变性,肌组织结构消失呈透明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周围的出现水肿以及血管的充血。在牛的皮肤上。常见有较小的点状出血,而皮下组织呈弥漫性充血和胶冻样浸润的状态。此外心肌以及心外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甚至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也会发现点状出血。严重的病牛,呼吸道和消化道出现明显的溃疡和坏死。 5、诊断方法 本病通过对其流行特点的分析以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其发病和口蹄疫等病具有相似性,所以本病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通常应用较多的实验室技术有琼脂扩散试验和中和试验。也可以通过病毒的分离鉴定而确诊本病。 本病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可以较为方便和准确的确诊。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时,被检血清孔和抗原孔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且沉淀线与标准的阳性血清沉淀线的末端能够相互连接,则可以判定为阳性病牛。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和实验来进行本病的确诊。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也是确诊本病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对病原进行分离,以及增殖培养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镜检后可以判定病原为牛蓝舌病病毒,从而可以做出确诊。但病原的分离培养较为复杂,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及时作出诊断。当前还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本病进行诊断。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PCR 技术或者DNA 探针技术,均可以高效的确诊本病。 此外,本病的诊断过程中还应当与牛口蹄疫以及牛病毒性腹泻等病进行鉴别诊断。 6、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是通过免疫接种进行预防,接种的疫苗为鸡胚的弱化毒疫苗和牛胚肾细胞植入疫苗。母牛可以在配种前或者是在妊娠期之内进行免疫接种,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切断病原的传播方式来减少本病的传播。由于牛蓝舌病是由库蠓吸血所引起,因此,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有效的进行消灭库蠓的工作,可以减少本病的传播,避免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消灭库蠓可以应用除虫菊酯煤油溶液进行喷洒,使用的浓度为0.2%。每2 周进行1 次喷雾,能够有效的杀灭养殖场内的库蠓。还可以在牛体表喷淋0.05% 的蝇毒磷或者浓度为1.25% 的马拉硫磷。也可以减少库蠓对牛群的叮咬,起到良好的预防本病的效果。 本病的预防需要做到避免从疫区或本病的易感地区内进行引种。也要禁止使用这些区域内公牛产生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如确实需要引进,则需要通过严格的检疫程序,并且引种牛在进入养殖场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1 月后如病牛未出现临床症状,则可以混群饲养。养殖场内一旦出现本病疫情,应当及时对疫情进行汇报并对病牛采取扑杀的原则,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养殖场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计划,并按照计划定期消毒。消毒可以应用3% 的福尔马林或者70% 的酒精进行环境喷洒。消毒时要做到不留有死角。在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清扫后进行消毒。消毒要注意定期对消毒液进行更换,以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而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 6.2 治疗措施 本病应采取全群扑杀的原则进行处理。对于个别病变较轻的病牛可以应用0.1% 的高锰酸钾对病变部位进行清洗,而后涂抹上甘油或冰硼酸。能够延缓本病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需要配合对症治疗。在治疗时还要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病牛出现继发感染。 |
上一篇:牛口蹄疫的死亡与防治
下一篇:羊李氏杆菌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