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监测

动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的检测——双腔吸虫

日期:09-10 作者:曲志娜 赵思俊等- 小 + 大

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和中华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e)属于双腔吸虫,常寄生于家畜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可引起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双腔吸虫病,也称歧腔吸虫病。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西北地区、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最为常见。虫体可寄生于绵羊、山羊、牛、鹿、骆驼、猪、马属动物、犬、兔、猴等,也偶见于人。但该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的羊有时甚至死亡。

1 病原学特征

矛形歧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呈棕红色,肉眼可见到内部器官;表面光滑,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呈矛状;体长5~15mm、宽1.5~2.5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睾丸2个,近圆形或稍分叶,前后斜列或并列于腹吸盘之后。睾丸后方偏右侧为卵巢和受精囊,卵黄腺呈小颗粒状,分布于虫体中部两侧。虫体后部为充满虫卵的曲折子宫。虫卵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卵壳厚,两侧稍不对称;大小为(38~45)μm×(22~30)μm。虫卵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卵内含毛蚴。

中华歧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腹吸盘前方体部呈头锥样,其后两侧较宽,似肩样突起;体长3.5~9.0mm、宽2.63~3.09mm。两个睾丸呈不正圆形,边缘不整齐或稍分叶,并列于腹吸盘之后。睾丸之后为卵巢。卵黄腺分列于虫体中部两侧。虫体后部充满子宫。虫卵与矛形歧腔吸虫卵相似。

2 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的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多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西南诸省份,尤其以西北各省份和内蒙古较为严重。宿主动物极其广泛,目前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70余种,除牛、羊、骆驼、鹿、马和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因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冬春季节。随动物年龄的增加,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至上万条,这说明动物获得性免疫力较差。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和粪便中存活数月后仍具感染性,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性。

3 危害

双腔吸虫为世界性分布,国内分布也很广泛。双腔吸虫的中间宿主是蜗牛和蚂蚁,为陆生种类,不依赖水,其虫卵能在干燥的牧场上存活几个月。人感染该病主要是机会致病,无意间吞食了蚂蚁而被感染,因此人群感染率较低,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家畜作为终末宿主感染该病主要是吞食了含有成熟尾蚴的中间宿主而致病,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家畜的胆管和胆囊内,轻度感染无症状,严重感染时引起胆管纤维变性和硬化,有时胆管明显扩张。

4 国内外卫生要求

在肉品检疫过程中,如发现双腔吸虫病肉,则将受损害的脏器化制,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

5 检测方法

病原学检测

活畜检测

家畜感染双腔吸虫后,临床症状因感染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感染的家畜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则表现为可视黏膜黄染,颌下水肿,消化紊乱,腹泻并逐渐消瘦,甚至可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活畜主要依靠粪便水洗沉淀法查出虫卵。

屠宰后肉品检测

动物屠宰后,对内脏进行剖检,在胆管、胆囊内找出虫体做出诊断。剖检的主要病变为胆管出现卡他性炎症变化和胆管壁肥厚;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有虫体寄居的胆管常呈粗细一致的粗索状。肝脏发生硬变、肿大,肝表面形成瘢痕,且以边缘部分最为明显。切开较大的胆管,可见虫体随胆汁流出。可将肝脏在水中撕碎,用连续洗涤法检查虫体。详见《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SN/T1748—2006)。

上一篇:2020年国内玉米青贮霉菌毒素普查报告

下一篇:动物源性食品中细菌的检测——分枝杆菌属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