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生常谈,我们继续聊聊生猪那些事。2021年9月1日,中小学、高校开学如期而至,市场期待的涨价也应约而来,可当大家都以为会连续上涨的时候,终端需求又给了所有养猪人重重的一击,期盼已久的上涨预期再一次紧急“熄火”。那2021年仅有的四个月时间,生猪价格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展,未来会有怎样的上涨预期呢? 1:风萧萧兮猪市寒 高价一去兮不复还 2021年这个不寻常的年份,我们经历了疫情的打扰,也遭受了台风、暴雨的席卷,封城、封路、餐饮歇业、工厂停工,我们的生活被搅得一团乱麻。同样的生猪行业也经历了非瘟的沉痛,养猪人经历了年初36.97元/公斤的高猪价,可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年后2、3月份的非瘟,市场中小猪“泛滥”,如此的冲击,扰乱了养猪人的正常出栏节奏,开始压栏惜售,也为后面埋下了“祸根”,中小猪的抛售让猪价不断的下行,截止3月31日,猪价较高点下滑了12.04元/公斤。此时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网络专家”,不断的鼓吹非瘟造成的市场损失达到了接近30%,甚至40%,更有甚者传言多少场清场了,这些搅局者的言论,引诱了许多二次育肥客户进场。紧接着4、5月份的大肥猪集中出栏,再一次给了市场沉重的一棒,可此时依然有许多不死心的人在坚持着、期盼着,拿出全部的身家和性命与市场对赌着,是呀,当你倾注了所有,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呢?可是就像赌博,当大多数人都与庄家站在对立面的时候,可曾想过,何为庄呢?于是6月份的能繁存栏、生猪存栏量的增加,需求端的低迷,像压死猪市的致命稻草,导致猪价一泻千里,下跌至12.91元/公斤,直接跌破自繁自养成本线,两年来,第一次让养猪人尝到了亏损是什么味道。 三季度国内再次经历了新冠疫情,导致需求的持续疲软,当猪价每每抬起上涨的额头,就会被现实一击而退,9月份开始,规模场的出栏计划递增、今年中国人口的负增长、老龄化增加对猪肉食品的需求减少、进口冻品及替代品对于生猪行业的影响等等,过往的高猪价或许真的不会再出现。因为养殖成本的不断下移、养殖模式的逐渐转变、国家政策的持续引导,笔者大胆的预测未来几年猪价超过21-22元/公斤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四季度猪价很难超过19-20元/公斤,正所谓风萧萧兮猪市寒,高价一去兮不复还。 2:低需求高存栏 狭路相逢智者胜 2021年7月份11家上市猪企(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中粮、大北农、唐人神、天康、傲农、金新农、龙大)共计销售生猪797.78万头,环比上涨5.01万头,涨幅0.63%。1-7月份各大猪企业累计出栏量4860.36万头,年内任务平均完成率为39.70%。前期北方受非瘟疫情及冬季仔猪腹泻综合因素影响,7月份部分规模企业出栏降量,市场供应增幅较为有限。8月份生猪出栏亦难有上涨。但随着3月份行业复产增速,预计9月份生猪产能不断兑现,供应开启增长模式。综合下半年数据来看,未来上市猪企出栏任务量较重,8-12月份生猪需出栏7179.64万头。按照80%出栏任务折算,仍需出栏4771.64万头生猪。 2018年非瘟之后,生猪资源紧缺,有钱的投资猪场,引进猪苗,整整一年的疯狂扩张期和疯狂暴利期,所以造就了2020年“我有猪,你不买有的是人买”。可是随着生猪产能的高速扩增,今年的生猪行业已然不是有钱有猪就可以横行天下的时刻了,再强依然扛不住非瘟的洗礼、依旧扛不过高位下滑后的持续深度亏损,所以目前许多猪企已是捉襟见肘。 那如何在高速的产能恢复下,保持不败地位,就变成了许多企业的必修课题,所以停止盲目的扩张回笼资金、放弃部分农户模式加强自有猪场的维护、提升存栏母猪的性能,一次一次的调整养殖成本,变成了他们目前最重要的目标,因为在一颗小树苗还没有变成一颗参天大树之前,又如何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呢,所以敬畏市场、且不断的跟随市场变化去调整本身为“智者”,若不然,你强如行业龙头又如何,依然可能会变成市场化的牺牲品。 所以笔者认为,低需求高存栏的市场现状下,谁先能够抓住市场机遇,及时改变营销策略,才能在高速运转的行业下变得更加强大。 综合观点: 利好: 1:天气转凉后,市场对于大猪需求的小幅提升。 2:高校开学后的持续消费。 3:下半年进口冻品的缩减。 利空: 1:国产冻肉库存压力。 2:进口冻品和低价竞品冲击。 3:新冠疫情对于终端消费的持续影响。 4:四季度市场供应增加、产能的持续恢复。 建议:适当压栏、定制好出栏计划择机出栏、理性面对市场突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