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发挥临床疗效和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务院提出“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的宏伟目标,我们在中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必须标准先行。虽然中药质量标准是我们国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中药质量及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201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中医将亡于中药”的内容,也反映了人们对中药质量的担忧。其实现在在中药中,存在着掺假、染色、增重、硫磺熏、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多基源类的问题。以银杏叶为例,银杏叶的质量标准中含量主要是芦丁,来评价它的含量是否合格。此外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里,收载中药材有665种,有210余种既没有指标成分的定性鉴别,也没有定量测定,超过80%的品种未进行过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在这些中药质量标准里,有一些中药它的含量测定成分缺乏特征性,所检测的成分广泛存在各种中药材及植物中,给这些药材的质量控制带来漏洞;检测的成分有的既不是主要有效成分,也不是专属性成分,检测它们对其质量控制没有意义;药材含水量高,对中药材质量造成了影响;药材高灰分,重金属对中药材安全性影响。针对于这些中药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中药质量标志物是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中固有存在的次生代谢物,或者也可以是在加工制备过程中形成的化学物质,它来源于某药材特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物质,可以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的物质,还强调了同一种药材或者方剂针对不同的疾病,其质量标志物可能不同。 4、中药小复方二次开发 中药小复方意指由2-3味药物组成的方剂,它的特点是药味较少,疗效确切。说到中药小复方,离不开张伯礼院士,他建立了中药小复方的二次开发模式。课题组完成了32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用实践证明中成药二次开发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中药小复方二次开发的解决问题有大、粗、黑、劣、临床定位宽泛。疾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古方不能治今病”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解决临床定位宽泛的问题;基于确定防治的新疾病,建立体内外模型,阐释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解决药效物质不清和作用机制不明的问题;在确定药效物质基础上,开展新药的质量控制,解决质控水平低下的问题;在确定药效物质基础上,研发适合临床应用的制剂,解决制药工艺粗放的问题。 三、中兽药面临的机遇 1、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2012-2020年) 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01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该《规划》分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重点任务,能力建设,保障措施,组织实施8部分。重点任务是: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消灭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 2、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实施“示范行动”,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 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规范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配备兽医技术人员,设立养殖场兽药房,建立兽药出入库、使用管理、岗位责任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做好养殖用药档案记录管理;科学审慎使用兽用抗菌药;减少使用促生长类兽用抗菌药;实施兽药使用追溯。 3、194号公告 实施“退出行动”,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商品饲料。 4、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 研发一批绿色高效的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新型土壤调理剂、低风险农药、施药助剂和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品,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低毒低耐药性兽药、高效安全疫苗等新型产品,突破我国农业生产中减量、安全、高效等方面瓶颈问题。按照“重点研发一批、集成示范一批,推广应用一批”三类情况,分别列出任务清单,通过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着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着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